曾经的鱼雷营
鱼雷营遇难同胞丛葬地是我们江边到访的最后一块地方。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后,因为纪念碑建立在金陵造船厂之内,暂时不对外开放。只好约上同道之人,在联系好后共同前往。
10月中旬的一天,早上有些微凉,蓝蓝的天上没有一丝白云,这是南京最好的天气了。
站在船厂门前,我们细细打量起这座有着近70年历史的老厂,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旗下最大的造船骨干企业金陵船厂。船厂原址为清政府培养水雷和鱼雷作战的海军人才机关用地,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成为人民解放军海军教学用地。1952年,“长江航运管理局南京修船厂”从三汊河迁到了此地,并更名为南京金陵船厂。建厂初期,以修船为主,以后开始造驳船,造客货轮,再到造集装箱船、液体货船、滚装船。可以说,金陵船厂见证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一艘艘巨轮从这里驶向深海远洋,在世界各大港口穿梭来往……
正在议论徘徊之余,船厂的张先生已经赶到,帮我们与门卫办好参观手续。我们边走边聊,他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世界上第一艘能装载空客A380飞机大型部件的滚装船、有3800车位的国内首艘智能型汽车运输船、可以装5000标箱的集装箱船都从这里下水……金陵船厂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船舶工业的多个“第一”,出口创汇名列南京市和中国航运集团之冠。根据南京社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这里将成为船舶生产研发和创新基地,江堤将与大胜关、下关、燕子矶连成一线,真正成为南京长江滨江风光带。也许不久之后,市民就可以通过这条滨江大道来参观游览和凭吊遇难同胞啦!
谈说之间,我们一行走到了遇难同胞纪念广场。
纪念碑位于工厂的东北角,邻近长江岸边,占地约400平方米,中间一条通道,通道的尽头,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鱼雷营遇难同胞纪念碑。与江边其他纪念碑不同,这座碑用花岗岩雕刻而成,卧倒在地,造型迥异。像一只搏击长江的江豚,又像一只在深海游弋的海豹,静静躺在江滩的基座上,以至我们也放慢脚步轻轻地走近靠前,生怕惊了它。碑文记载,1937年12月15日,侵华日军在鱼雷营屠杀9000人后,又在宝塔桥、鱼雷营一带大肆屠杀,被害者30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