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家单位捐建的纪念碑

21家单位捐建的纪念碑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沿着中华路、中山路、太平路,或穿过大街小巷,肆无忌惮地枪杀无辜,奸淫妇女,强掳财物,一路杀到南京城北地区。正如1947年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指出的那样:“陷城之初,从中华门迄下关江边,遍处大火,烈焰烛天,半城几成灰烬。我公私财产的损失不可以数字统计。中华门循相里房屋数十幢,均遭烧毁。……至12月20日,复从事全城有计划之纵火暴行,市中心区的太平路火焰遍布,至夜未熄,且所有消防设备,悉遭劫掠,市民有敢营救者,尽杀无赦。”

作为要道口的新街口、鼓楼、太平路、唱经楼、北极阁附近的每一住宅,日军官兵每天进出七八次之多,劫掠复劫掠,屠杀复屠杀,如找不到发泄点,搜劫不到什么想要的物品,便大施淫威,捣毁箱笼,纵火焚烧,倘若居民应付稍迟,必遭枪杀、刀刺。城内高大建筑,除尽数占用外,普通民宅多已烧毁,不能焚毁者,亦必遭破坏。

城内大小池塘及空宅,到处可见被反绑着双手而遭杀害的同胞,数十数百具的遗尸散落、停放在街头巷尾,池塘小沟里的尸体浸得发胖。浮厝遍布珠江路、中山路、洪武路、金银巷金大农场周围,有的用砖石砌起来掩盖,有的暂时浅埋,以待改葬。

闹市成为人间地狱,悬梁跳井者,每日都有发生。除烧杀掠夺外,日军还走街串户搜索“扫荡”,稍具姿色者,即行奸淫,无一幸免,甚至赤身裸体,公然白昼宣淫。有的妇女在遭到日本兵强行非礼时,家人稍有反抗,竟全家被杀。在日军三五成群的挨户搜查中,各使馆及外侨住宅也是这样,先掠钱财,搜索身体,随即翻箱倒柜,即使便桶地洞之暗处,也必察看。官署、私宅的大件器物被抢一空。

众多市民慌不择路涌入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的国际安全区。

恣意地抢劫后,日军怕留下痕迹而又杀人灭口。自沦陷之日的13日起,南京城每天都在燃烧中。夜间,火光将城市照耀得如同白昼,一缕缕中夹杂着房屋折断倒塌的那种烨爆声,使人听之心中发寒。

留守军医蒋公毂曾于1938年2月15日下午搭乘美侨李格斯的汽车到难民区办事,在《陷京三月记》中,他记载说,车从上海路出新街口,经太平路、夫子庙转至中山路,“沿途房屋,百不存一,屋已烧成灰烬,而它的两壁却依然高耸着,这可见敌人纵火的情形,确实是挨户来的。”(1) 日本法学家泷川政次郎博士于夏季来到南京,记下了当时所见:“当时我住在北京,因为盛传南京大屠杀,故于昭和十三年(1938)夏季经津浦线往南京旅行。南京市面上的民房大多烧毁了,起初我们以为是由于日军的轰炸而烧掉的,对轰炸的威力感到吃惊,但后来仔细一问,才知道这些民房全都是在南京沦陷后,由于日本兵的纵火而烧掉的。美丽而繁荣的南京城,就像按照着预定的计划似的继续六个礼拜之久,因此,全市约三分之一被毁了。”

暴尸达数十天之久,慈善机构得到允许开始沿街收殓,崇善堂数十名人员逐一将各处收来的2000余具罹难同胞之遗骸尸体,就地葬于北极阁山坡及近城墙根一带。

但是直到第二年春天,仍有散落在背街小巷、街道暗处没有掩埋的尸体……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时,为告慰逝者,动员人民群众不忘历史,振奋民族精神,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玄武区政府准备在此竖标立碑。得知政府立碑的消息,民众纷纷解囊,踊跃参与。许多市民和大屠杀幸存者省出自己的生活费用,捐出十元二十元,南京无线电厂、省石油公司,原南京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军区空军、省烟草公司等20多家单位也慷慨赞助。

南京大屠杀北极阁附近遇难同胞纪念碑整个碑体肃穆壮观,碑座下筑有3个圆形花台,表示日军当年屠杀30万人。凹弧形碑座,高3米,长9米,碑前为祭祀小广场。碑成后,每逢节假日,特别是重大纪念日,路过或专程赶来的人们络绎不绝,自发地给大屠杀遇难同胞献上一束鲜花。目击者每每路过此处,看到低矮的坟包,不由潸然泪下。

北极阁遇难同胞纪念碑碑文          韩娃丽_摄

北京东路是南京的主干道之一,也是我们经常路过的地方,纪念碑早先紧靠北京东路,即今天的交通红绿灯下,20世纪90年代因道路拓宽,向鸡笼山坡上移了20余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北极阁附近遇难同胞纪念碑是区域市民广泛参与、驻区部队和工商企业共同建设的一处纪念地。《玄武年鉴1985》记载,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是为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由玄武区驻区多个党政军机关、工厂筹资22800元,然后交由文化、城建部门操办的。纪念碑后面,赞助名单上镌刻21家单位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