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府里的“万人坑”

十五 高等学府里的“万人坑”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被誉为“江南最美的大学”。

校园里,爬满爬山虎的老建筑静静地待在校园里,安静得让人随之恬静,继而产生一种肃穆与感动。作为一所百年老校,那些老建筑,那些名人故居,或藏匿于僻静的校园角落,或隐身于现代建筑之后,雕刻着沧桑岁月的斑驳痕迹,铭记着过往时光的历史风云。

最负盛名的代表建筑,恐怕非北大楼莫属,它既是南大的地标性建筑,又是南京民国建筑代表、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其实,北大楼与北京大学没有任何关系,指的是金陵大学的北大楼,与东大楼、西大楼相对而言。金陵大学为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是1888年美国基督教在南京创办的教会大学。最初由汇文书院和宏育书院这两所教会学校合并而成,1915年更名为金陵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收回学校教育权。1952年院系调整,金陵大学并入南京大学。北大楼南边,一方“金陵苑”碑刻,记述了金陵大学的光辉历程。

这天下午,我们沿着中山北路,经鼓楼公园来到南京大学。由于城市建设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校园不敷使用。2009年9月新辟的仙林校区开学,这里已改称南京大学鼓楼校区。

1937年12月,金陵大学西迁四川后,原址被“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为难民区难民收容所。因工作关系,过去我们常到这里来。纪念碑位于南大北园西门外的一座小院的西北方向一角。碑座坐北朝南,有点类似于下关发电厂死难工人纪念碑,但更简洁。整个碑座由祭台、碑座和扇形碑身三部分组成,高约3米,砖石结构,其底座由三级半圆形台阶组成,碑身由方形毛石砌成。碑身的上部和下部各镶一块黑色的长方形大理石,上面一块刻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1996年5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在这里建立。

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碑文           韩娃丽_摄

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在南秀村原金陵大学农场建设天文台时突然发现数百具杂乱的尸骨,引起人们的关注。经考证,尸骨均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遗骨,且有人指证,此地为遇难者丛葬地之一。金陵大学校园是当时的“国际安全区”,这传播文化、培养文明礼仪的神圣之地,怎么也会变成血腥之地呢?这要从“国际安全区”的建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