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广东山庄里的英魂
中央北路上的“广东山庄”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广东同乡会、两广会馆向旅居于南京的广东籍人士募捐购置,原址在南京市三牌楼广东路北端的洪庙。
早春二月,下着小雨,我们来到位于中央门外张王庙40号—北崮山与中央北路交叉口处的广东山庄。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里还十分偏僻,那时中央北路还没有开辟,从中央门到这里要越过宁沪铁路,再翻过小市镇的一处高坡才能到达。如今,这里已成为南京城北的交通要道,从中央门乘坐公交汽车只有两站,1、25、35、42路汽车都经过此处。
说起来称山庄,实际上应称之为公墓更为准确。有近2个世纪历史的广东山庄墓园中埋葬着数千名旅居南京的广东籍人士,包括民国时期政界、商界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其中不乏亡故军人。
一块纪念碑就是一个丛葬地!
这是南京仅有的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军人纪念碑。
可能是天气不好,又不是节假日,路上行人不多,山庄牌坊前的铁门紧闭,想进入墓园只能走一边的侧门。在树木葱茏的墓园深处,矗立着一块方尖碑,上书“抗日粤军烈士墓”7个鎏金大字,碑下埋有74具迁葬的遇难者遗骨。整个墓葬呈椅子状,“椅背”处碑文为繁体汉字,醒目地记着“先伤后亡,惊怒吾邦。无以厚葬,是为国殇”。
碑文告诉我们,1937年,参加淞沪战役英勇抗击日军而负伤的粤军官兵由前线运至南京后,他们在城南八府塘后方医院治疗时,遭日机轰炸,50余名粤籍负伤军人与众多伤员遇难。日军攻陷南京后,在对南京军民进行疯狂屠杀同时,20名粤籍重伤军人又惨遭杀害。二批遇难粤籍军人的遗体,均被广东同乡会义工安葬于广东山庄墓园中。
山庄内,一处小石碑上记载着广东山庄迁来此处的历史:本庄旧址在(南京)城内三牌楼。于民国三十年(1941)被日本涡川部队征用,遂募资购地移建于此。
每块纪念碑都浸染着一段伤痛记忆!
广东山庄遇难同胞纪念碑碑文 韩娃丽_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