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想象的丛葬地
在一个冬雨飘零的下午,我们来到了南京江东门。在江东门北街和水西门大街的中间,我们看到肃然屹立在风雨之中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入纪念馆后,鹅卵石广场路边,竖立有一块小型石碑。这块石碑上写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遇难同胞纪念碑”字样。
碑文记载了侵华日军在南京江东门的暴行,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大屠杀中一个案例。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暴行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6周,直至1938年2月。据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在被惨遭杀害的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中,有万余人死于江东门。当年江东门的惨烈状况,无法想象!
已经被证实了的事实,在日本却总是有人在否定,中国平民和战俘的生命和血痕也一次次地被抹去。1982年,日本文部省审订通过的历史教科书将“侵略中国”的记述改为“进入”。日本在教科书事件里美化其侵略历史的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关注。
历史还真的像翻书一样,有的时候我们确实要翻回到前页,再一次重读和温习历史的真实和教训。历史也还真的像钟摆,有时我们就要让它停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让后来人反反复复地铭记。侵华日军在江东门集中屠杀中国平民和战俘万余人与其在南京屠杀总计30万人的事实,早在1946年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中已经被证实,而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侵华日军在南京、在江东门的罪行又一再被新的发现所证实,铁证如山,几个逆历史而动的跳梁小丑的信口雌黄就能否定掉历史的真相吗?
我们知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选址就在江东门这个被侵华日军集中屠杀中国平民和战俘万余人的地方。1982年,南京文管会进行文物普查,将大屠杀遗址纳入普查范围中来。在此地的发掘中相关方面就发现了当年被侵华日军屠杀的中国平民和战俘尸骸。1983年底,经中共江苏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南京市人民政府开始筹建纪念馆,因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故又称江东门纪念馆。在建馆过程中的1984年,曾发掘出大量的遗骨,当时由于条件所限。未能就地按原貌陈列,只将部分遗骨移往之后建成的纪念馆室内安放,供人瞻仰。
1998—1999年两年间,在该遗址上,在170平方米的掘面内陆续清理发掘出208具表层受难者骸骨。这些骸骨分布零乱,呈现出非正常死亡后仓促集体掩埋的特征。遗址地势低洼,无墓穴且大部分无葬具,并出土4颗日军子弹壳(弹头)和部分遇难者遗物。经过考古学者、历史学家、法医和医学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科学的勘察、技术鉴定、化学分析以及多种仪器验证,确认这些是当年被日军杀害者的遗骨。特别是从埋葬现场观察和考证,遗骨埋葬密集,交错重叠,男女老幼无序群葬;遗骨扭曲变形、头颅分离移位,并有刀枪刺伤痕迹,这些情况均证明其非正常死亡的性质,此骸骨无疑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遗骨。侵华日军江东门屠杀现场“万人坑”从此浮出水面,立即引起相关方面的关注,也被确定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重要展陈内容和组成部分。
到了2006年纪念馆扩建时,有关人员在纪念馆扩建工程东面、西面和纪念馆内原“万人坑”遗址的西北处,再次发现遗骨23具。经过两次专业的发掘和考订,发现有的遗骨有明显的枪刺刺伤痕迹,有的遗骨还残留着钉入人体的铁钉,部分遗骨严重扭曲变形、头颈分离移位,这些遗骨呈阶梯状交错重叠掩埋,分布密集,相距长短不一,性别杂乱,年龄跨度较大,绝大部分遗骨无棺具,所有遗骨无墓穴等,充分体现战争状态下仓促掩埋和处理大批尸体的特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一次又一次地被证实、被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