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和平宣言
2014年12月13日,南京举办第一次国家公祭日的仪式,77名南京市青少年宣读了《和平宣言》,发出了南京对和平的呼唤。
悲壮的历史追溯,庄严的和平祈愿,都浓缩在240字的宣言中,既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又饱含深情、极具震撼。这是南京著名诗人和作家冯亦同的作品。提起《和平宣言》的创作过程,作者冯亦同先生就抑制不住激动地说:“接到这个任务,我很荣幸!我把对南京的情感,对历史的认识,对和平的展望都倾注其中了。”“这次我接到任务后,就想到要以诗歌的形式,我最终确定参考《诗经》的韵文体,四字一句,既考虑到彰显南京历史文化特色,也考虑到契合国家公祭仪式这样庄重的场合。”在《和平宣言》创作中,冯亦同先生说,通篇既要考虑韵律和节奏,也要考虑内涵和气势,希望能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与卓越智慧,因此从《礼记·礼运篇》《周易·条辞传》分别选取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地之大德曰生”两句经典,中国人讲究道与德,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这是中国先贤的智慧,中国人历来是热爱和平的。
《和平宣言》要表达的就是为全人类祈福,远离战争、珍重生命。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举世震惊,九州同悼,雪松纪年,寒梅怒放。
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鸣响。
积贫积弱,山河蒙羞,内忧外患,国破家亡。
民族觉醒,独立解放,改革振兴,国运日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七十七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
二〇一四,国家公祭,中外人士,齐聚广场。
白花致哀,庄严肃穆,丹忱抒写,和平诗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继往开来,永志不忘”。《和平宣言》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