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从这里撕开缺口

突围:从这里撕开缺口

1937年12月初,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一部自句容方向攻入汤山地区,随着不绝于耳的枪炮声,附近村镇的老百姓纷纷弃家而逃。

当月7日,第十六师团司令部占领并进驻汤山炮校,指挥部队继续向南京进犯。

国民党陆军炮兵学校旧址现为南京炮兵学院,始建于1934年,俗称“汤山炮校”。1931年,国民政府在南京三牌楼成立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炮兵人才的兵科学校,因地域狭小,于1935年7月迁来此地。蒋介石亲自兼任校长,国民党副主席、“行政院”院长郝柏村等人曾就读于该校。炮校的主要建筑为炮兵射击场,占地约10平方公里,建有德国专家设计的气势恢宏的3座射击观测塔,及7座钢筋混凝土大型掩蔽部工程。校舍分2处,东营房位于句容新塘夏家村,西营房位于仙涧桥,东至新塘,西至半边山,南至高庄,校舍面积占地约2平方公里。其面积和设施,据说当年只有法国的枫丹白露陆军炮兵学校可与之媲美。

12月9日,汤山全境陷落,守军部队退入南京城内。

12月12日午后,根据军部命令,六十六军开始组织突围。退守南京外围燕子矶一带的一六○师于黄昏后到达太平门附近,与从通济门、大中桥、内桥等阵地撤出的一五九、一五四师及邓龙光的八十三军部分官兵集结,计划经紫金山北麓向句容方向突围,经溧阳、郎溪等地向安徽宁国集结。

21时许,六十六军大部突围至岔路口时被日军发觉,军长叶肇破釜沉舟,沉着地指挥部队向日军发起攻击。22时,突破岔路口的日军阵地,24时,夺取仙鹤门以南阵地,击毙日军三四百名、日骑五六十匹,毀日军炮2门。突围部队也伤亡惨重,一五九师副师长罗策群在岔路口几次督队扑敌,不幸中弹,壮烈牺牲。13日凌晨5时,突围部队经灵山,东流到达复兴桥附近,一部向孔山前进。此时,六十六军参谋处长郭永镳率领主力一部向火龙山(今称棒槌山)前进,叶肇率主力向狮子山(今称庙山)前进。

12月13日下午,突围部队主力左冲右突,到达湖山、孟塘一带。就在官兵们准备冲出孟塘、杀入句容的时候,在方冲村又遭到日军的伏击。在大赤燕、后巷附近的山坳,突围部队拼死搏斗,英勇顽强,上千名官兵壮烈牺牲,剩余将士分多路突围。

14日,在汤山、作厂一带,突围部队主力又遇日军堵截,发生激战。在日军地空联合袭击下,突围官兵“不顾一切,奋力冲锋,再三肉搏,将敌击退”。(1) 战斗中,突围部队逐渐失去掌控,各自为战,数百人或数十人一队,分别经西岗头、黄梅桥向指定地点转进。

冲出日军围堵后,部队于当晚到达日军主力的背后——句容境内。日军十六师团长中岛承认,第六十六军在撤退中,“还是相当有战斗意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