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没有保住的丛葬地遗址

差点没有保住的丛葬地遗址

仙鹤门毗邻仙林大学城和麒麟门。关于仙鹤门“仙鹤”二字的由来,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仙鹤门附近有一座拥有东西两峰、南北走向的山峦——仙鹤山。远远看去,仙鹤山两峰如同仙鹤飞翔时的两只翅膀,中间则是仙鹤的肚子。汉代时,仙鹤山上就建有了一座仙鹤观。据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介绍,仙鹤观还是南京地区最早的道观。因此,这里一直流传着“仙鹤降临”的美丽传说。这座山原来名叫雉亭山,因之改名为仙鹤山,仙鹤门也因这山峦而得名。

白驹过隙,沧海巨变。曾经的仙鹤门从保卫都城的城门逐渐变成了村庄和菜地,时至今日,它已经成为繁华的城东“核心”区。

仙鹤门从荒芜到繁华的蜕变,始于仙林大学城的建设。仙林大学城于1995年开始规划,2002年1月启动建设,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大学城之一,也是江苏乃至中国重要的高等教育集聚区,现入住的高校有12所、中小学6所和幼儿园近20家,高等教育资源总量约占全省的15%。得益于南京“十三五”规划的“一区一带三枢纽”建设,以绕城、绕越公路为轴,开始打造总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的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仙鹤门、麒麟门板块是“一带”中的区域发展重点,如今麒麟科技创新园,已建成全市第一个机器人研发园、全国第一个综合机器人展示体验馆、全国第一个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机器人研发基地。

仙林大学城初建之时,从中山门到仙林一路还是农田遍野,道路狭窄,破旧零乱的建筑挤满沿线。如今,放眼望去,一个个崭新漂亮的楼盘,别具一格的居民小区,新开通的高架桥以及新开工的道路,让人眼花缭乱。虽然道路两旁都有标志,但一不留神就会走错。如果不是GPS导航,我们根本找不到这个过去很熟悉的地方。

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乡民反映这里曾埋有众多日军大屠杀的遇难者,但缺少资料证实,迟迟没有立标。直到2003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副所长张生通过大量的调查及幸存者的证言,证实了仙鹤门一带曾经发生过大屠杀,并留有墓葬。为保护仙鹤门丛葬地,张生教授曾专门整理了一份调查报告,介绍发现仙鹤门丛葬地的经过和加强保护的建议。

2005年7月下旬,中国青年报江苏记者站为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由记者戴袁支牵头组织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10名青年志愿者,开展了一次“侵华日军东郊暴行调查”。在经过专业系统培训志愿者的努力下,调研工作在仙鹤门附近很快有了新的发现——仙鹤门附近的小乌龟山上,有一个侵华日军屠杀我同胞的“万人坑”。

志愿者们在记录老人口述历史时,听到玄武区仙鹤门村一位老人无意间透露的一个信息。该村第二村民小组辖内,有一座1938年春由当地村民和广舒领着家人和乡亲们,掩埋抗战阵亡军人和遇难同胞的墓,墓址就在正在开发建设的“仙居雅苑”小区附近。得知这一消息,张生教授与张连红、王卫星等立即一起赶到该村,召集了座谈会,并祭扫了该墓。

闻讯而来的房地产开发商与这三名学者商量说,能否将此墓和发现的遗骸移至附近的营盘山或小乌龟山,统一进行保护,三名学者都认为在原貌保存最好,并向开发商宣传就地保护的意义。

当年夏,志愿者们和有关专家再次找到当初率领乡亲们掩埋殉难者遗体的和姓人家,年近九旬的和允龙夫妇是遇难同胞的亲属,其中和允龙还是侵华日军“扫荡”暴行的幸存者。在儿子和有关专家的陪同下,和允龙夫妇现场指认了该处墓葬,并说,此处旧地名叫“庵缺(曲)子”,恳请政府能对墓葬加以保护。

南京市委、市政府马上要求规划和文物部门介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派员参与了该处保护工作的讨论。根据会议精神,南京市规划局修改了规划,使仙鹤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避开了这一墓葬;南京市文化局则通过江苏省文化厅致函国家文物局,后者批复就地保存。

虽然南京市玄武区建设局发出关于在施工时注意保护该墓葬的指令,但有关单位的掘土机按图施工时还是掘到该墓东西两侧的边沿。挖土机隆隆的开挖,使墓葬两侧形成数米的峭壁落差,墓葬成了突兀的土堆。这引起了史学工作者的不安,再次找到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呼吁遗址保留,并通过媒体正面呼吁,并联合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其他专家孙宅巍、郭必强、曹必宏等上书南京市委书记和市长,建议就地保护此处历史遗存。

2006年10月底,市委领导得知情况后,认真研究了专家学者的书面建议,并提出了有关墓葬的保护意见。2007年春节前,南京市规划局邀请江苏省行政管理学院杨夏鸣教授等三名《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的副主编到现场对话,就仙鹤门丛葬地的保护及墓葬两侧拓宽等达成共识。“南京大屠杀”的这一遗址,纳入仙鹤门经济适用房规划建设的统一保护范围,有幸躲过一劫。

在省市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仙鹤门这块丛葬地原貌终于保住,由规划部门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小花园,并立碑竖标。墓基一周砌起了“虎皮墙”,墙头环绕着冬青,墓堆上覆盖了绿色的草皮,周围错落有致地堆砌了石块,移栽了枫树、绿竹、松柏、棕榈等,墓前留有镌刻碑文的石块和祭奠所需场地。当初由村民自发掩埋的殉难人员墓葬,得到并将永远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