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营的怒吼

二十四 集中营的怒吼

侵华日军浦口战俘营旧址是目前公布的,南京乃至华东地区唯一的侵华日军战俘营旧址,对于搞清侵华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戊戌年秋的一个清早,我们驾车从扬子江南京长江隧道过江,还好不算太堵,顺利过江。在江北新区的隧道口,右拐经沿江大道,再左拐上了浦六路,行程约3公里,来到侵华日军浦口战俘营旧址所在地——南京港第三港务公司。

第三港务公司曾经是全国内河最大煤港,据《南京港史》记载,其转运煤炭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光绪六年(1880) 。清代末年,中兴、贾汪煤矿就在浦口设煤炭分销处,修复重建了煤炭专运码头,转运上海、广州等南方城市。1940年,日军占领浦口后,为将掠夺的煤炭、矿石及其他资源运到日本,在新炭场建造了三井洋行的三井码头。三井码头建好后,许多战略资源就通过这个码头源源不断运至日本。新中国成立后,新炭场煤炭专用码头划归南京港务管理局,后更名为第三港务公司。2019年5月,随着龙潭、新生圩深水码头的开航,新炭场一场2号翻车机卸完最后一辆焦炭车,这个为江苏经济建设发挥过巨大贡献的码头,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由于这里正在进行沿江风光带改造,建设江北沿江大道,新华街被整体拆迁。踏过一片正在拆迁居民自建房,在一条小道的尽头,我们终于找到侵华日军浦口战俘营旧址纪念地。“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静静地屹立在旧址纪念地。纪念碑四周,有护栏围住,两侧各立着一棵松树,纪念碑碑柱上,一只石刻的巨大拳头,高高地举向天空。不远的一条五六米宽的河沟两旁,长满了青青的芦苇,再远一点是正在建设的江北新区大楼。

浦口战俘营纪念碑          韩娃丽_摄

我们默默地站在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前,空中飘起了刺骨的小雨,2名被拆迁户的妇女正在碑栏外整理着可以带走的家什。我们上前询问“战俘集中营”的情况,她们均摇摇头说:“不知道。”是啊,她们年龄还轻,谁能想到在70多年前,这里曾是日本侵略者掠夺中国资源的码头,毗邻处即令人不寒而栗的日军“战俘集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