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竞赛”的发生地

“杀人竞赛”的发生地

1937年冬,南京保卫战打响。日军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六师团等共十余万人进犯南京。现在的中山陵东侧、天堡城、明孝陵东侧高地、梅花山等,都曾是中国守军阵地。

大队日军进城后,很多人携家带口四处逃难,“跑不及的,都被日本兵用刺刀刺死了”,还有一些难民被胁迫为日军做挑夫、搬运等劳役。

日本《东京日日新闻》随军记者铃木二郎曾揭露说:“从光华门北上,走向中山东路,在光华门马路两边,看到接连不断的散兵壕,都填满了烧得焦烂的尸体。马路中间横倒的许多木柱下面,压着的都是尸体,四肢断折,身首异处,不啻是一幅地狱图画。”

臭名昭著的“南京百人斩竞赛”就发生在紫金山下的中山门附近!

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向井敏明、野田毅进行“杀人竞赛”的报道

素以残杀中国人而臭名昭著的日军第十六师团,有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长官鼓励下,进行所谓杀人比赛,约定在占领南京时,看谁先杀满100人,谁就是胜利者。他们从句容杀到汤山,向井杀了89人,野田杀了78人,因未满100人,“竞赛”仍继续进行。12月10日,两人相遇在紫金山下,野田说:“我杀了105人。”向井说:“我杀了106人。”由于确定不了是谁先杀满百人之数,于是决定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12月11日,比赛继续进行。

对这些杀人魔王的暴行,日本报刊不仅不予谴责,反而以《百人斩大接战》《百人斩超纪录》的标题予以宣扬。

1947年,日本每日新闻社特派记者铃木二郎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南京斩百人竞赛”事件作证时写道:“直到现在,我才有勇气以目睹记者的身份,为‘南京大屠杀’作证言,写下这将引起举世震惊,骇人听闻的惨剧。当时在充满硝烟、尸体与血雾的气氛下,充满责任感与兴奋的我,认为在战争时这种屠杀行为是正当的。现在想起来感到非常的惭愧,因为对战争国际法认识不够才会如此想。”“在目睹南京大屠杀以前,经常看到惨杀案件,看的次数多了,再加上战场上到处的尸体与血腥味,把人的神经都麻醉了。于是,偶尔看到日本军人的尸体,便激起日本士兵们的复仇心与嗜杀性。”(1) 一位新闻记者都存有这种心理,日本军人对待中国军人与老百姓的看法如何,可想而知。

日本侵略军不顾国际公法和国际正义,竟灭绝人性地以南京市民作其射击、刺杀的靶子,传授杀人技术。他们或将被害者绑悬树梢、电杆上,以枪瞄准射击;或者迫使被害者排成一行,然后由一个或数个日本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一齐朝他们身上刺去,其余日本兵则在一旁观看;或者将被害者绑在木柱上,一个日本兵用军刀劈杀,其余均在旁观看、效法。

古城南京尸横遍野,其中东郊就有33000余人惨遭杀害,是无数暴行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惨遭杀害的无辜同胞尸蔽丘陇,骨暴荒原,因久无人收,而至腐烂腥臭。虽经崇善堂等慈善团体就地掩埋,但在丘壑丛莽间,仍有大量遗尸没有掩埋,“越数月,察及于丘壑丛莽间尚遗其余,故时或恶气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