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在南京空战中的粤军伤员

牺牲在南京空战中的粤军伤员

1937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在猛烈进攻上海的同时,开始对民国首都南京进行猛烈的无差别空袭。是日晨,日本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所辖的木更津航空队的16架96式陆上攻击机,从日本本土长崎附近的大村航空基地起飞,经近5个小时的飞行,于下午2时50分到达南京,冒着中国战机的拦截与地面防空火力,强行冲入市区上空,对明故宫机场、大校场机场等军事设施和第一公园、大行宫、新街口等商业区与人口密集区,进行猛烈轰炸与扫射,造成了平民的重大伤亡。

此后,日机对南京的空袭日益加剧。当年8月26日,日机猛烈轰炸国立中央大学、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及志成医院,再次野蛮轰炸了南京城南的八府塘地区。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军事设施的城市贫苦平民居住区,“一带贫苦者的家,一带劳动者的街巷,没有财富,没有银行,没有楼厦,没有会堂,没有闹市,没有大商,没有机关,没有库房,没有军事设施,没有大炮机枪,没有重兵官佐,没有军需堆藏,没有轰炸目标,没有施放燃烧弹的对象”。然而,“这地方,终于变成残暴者的屠场,那天是,八月二十六日的午晌”。诗人沙雁以那天他亲身经历、亲眼看见的空袭惨景,写成叙事诗《忆八府塘血火》,诗中写道:“轰!轰!轰!雷般的爆炸声响,震动了整个石城,撼摇了百万市民的心房!之后,紧接着,砖,瓦,血,肉,泥土交杂着飞扬!绝叫声中,可不是又燃起了冲天的火光!八府塘,就这样遇了难,遭了殃!无数间茅屋,火烧得凄凉,百余条无辜的生命,全数在炮火中埋葬!全数在敌军惨绝人寰的炮烟中埋葬!”

在历时3个月、100余个血与火的日子里,英勇参加淞沪抗战而负伤的100多名粤军官兵与其他伤员由前线运至南京后,住进城南八府塘后方医院治疗。治疗期间,广东同乡会及社会各界前往慰问,后部分伤兵伤愈出院,还剩一二百人留院继续治疗。

根据《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和中国政府的要求,1937年12月1日,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H-16-6型战机23架秘密飞抵南京,首次正式参加南京防卫战,击落日机5架,俘获飞行员4名。随后,SB-2型轰炸机20架飞抵南京,2日轰炸了长江上的日本军舰和日军机场。12月5日,“敌机十余架次又猛烈轰炸南京贫民区,在逸仙桥一带投掷硫磺弹及爆炸弹20余枚,炸伤20余人,毁房50余间”。12月6日,日机30余架次轮番轰炸南京,在浦口投弹10余枚,炸死20余人。12月7日,日本陆军航空队与海军航空队猛烈轰炸南京市内外军事阵地。在淳化镇与牛首山的争夺战中,“我空军及苏联空军志愿大队的轰炸机及战斗机,奋勇向来犯的敌机反击,空战激烈,敌机被我击落两架”。(1)

至12月上旬,驻防南京地区的中国空军飞机已不足20架,但空军将士们奋勇杀敌的意志仍坚不可摧。在南京沦陷前夕的最后空战中,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队长乐以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12月4日,中国飞行员董明德驾驶南京机场剩下的唯一一架中国驱逐机升空,向正在行进中的日军地面部队发动了最后一次空袭。此后,所剩苏、中战机全部撤退出南京。

据日军总部发表的公告称:从8月15日到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这长达4个月的时间中,日机空袭南京50多次,参加空袭的飞机达800多架,投弹160多吨。而据中国专家不完全统计南京共遭受日机空袭118次,投弹1357枚,市民死亡430人,重伤528人,房屋全毁24所,1607间。此人员伤亡数据仅指南京城区的普通市民,未统计军人及郊区农民,保守估计,日机空袭造成南京军民伤亡当在3000人以上,造成的财产、房屋损失则难以计数。据不完全统计,自日机第一次轰炸起,迄12月13日城陷前夕,南京城遭受敌机袭击近1000架次。截至9月底的113次空战中,中国空军击落了日机81架,中国空军和南京防空部队,在力量对比强弱悬殊的情况下,给予来犯的敌机以迎头痛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南京和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2)

八府塘后方医院屡遭日机轰炸,由于资料散失,我们已不可能知道准确的时间,只能猜测大概在8月26日或是9月25日,在那两次大规模的空袭中,50余名粤籍负伤军人和其他伤员遇难。遇难的粤籍负伤军人被广东同乡会义工安葬于广东山庄墓园中,他们的姓名与所在部队番号也被一一记录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