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主阵地的失守

紫金山主阵地的失守

1937年12月上旬,大举进犯南京的各路日军先后突破外围郊区和县城,对南京城形成三面包围态势。与此同时,日华中方面军向所属部队通告了《攻占南京城要领》:“设法劝告其开城以和平方式入城。”并要求:“各师团各选派步兵一个大队为基干的部队先入城,在城内分地区扫荡。”“在敌之残兵仍据城进行抵抗的情况下,将到达的全部炮兵展开,进行炮击夺取城墙,各师团以步兵一个联队为基干的部队进入到城内进行扫荡”。

南京保卫战打响时,最初守卫计划是坚守外围汤山、龙潭、青龙山一线,阻滞敌军一周左右的时间。外围阵地被突破后,由于兵力不足,守军开始重点防守乌龙山炮台、紫金山、雨花台一线。奉令守卫紫金山、孝陵卫、岔路口到工兵学校一线的教导总队。官兵均为国民政府陆军军官学校的学员,全副德械武装,被公认为最有战斗力、最精锐的部队,全队总指挥为桂永清。

12月9日,日军已兵临城下,日军飞机不停地围绕城垣扔下炸弹,攻城的大炮朝着古城墙猛烈开火,南京城四周砖石飞迸,烟尘滚滚!

为了迫使中国军队投降,中午时分,一架日军飞机在南京城上空盘旋了几圈,雪花般的《劝降书》从空中飘落下来。劝告守军缴械投降,中国守军官兵义愤填膺,以猛烈的炮火回击了劝降活动。

拂晓时分,日军集中兵力攻击紫金山东麓老虎洞阵地。日空军连续投掷了数不尽的重磅炸弹,炮兵也集中火力向守军阵地轰击,在炮火掩护下步兵连续发动冲锋。到下午时,守卫在紫金山、蒋王庙的教导总队伤亡惨重,守军第五团一营营长罗雨丰壮烈殉国,不得不放弃老虎洞阵地,退守紫金山第二峰主阵地。

10日拂晓,紫金山战斗进入白热化的激烈对抗。日军进攻重点转移到紫金山第二峰,在坦克的掩护下,日军步兵分两路向紫金山第二峰、陵园新村、孝陵卫西山阵地推进。教导总队第一、三两团战车奋勇抗击,一举击毁日军坦克2辆,拼命阻止敌人的进攻。《南京地区抗日战争史》记载,战斗中,第一团战车防御炮连连长王峻和全连官兵全部壮烈牺牲。10日夜,日军第十六师团所属步兵第三十三联队再次向第二峰发起猛攻。由于补给困难,守军以手榴弹、石块、大刀进行顽强抵抗,并组织200余名官兵从左侧进行反冲锋,毙敌甚多。

1l日至12日,围绕紫金山第二峰与西山主阵地,中日两军日夜鏖战。为夺取紫金山阵地,日军派出了大量增援部队,施放气球高悬空中,指引炮兵射击,飞机、坦克、步兵一齐出动,硝烟弥漫,枪炮声震撼山谷,卷起的石块夹着尘土和血肉,充满着血腥味。

在南京城已三面被围、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唐生智一面命令部队做好巷战准备,一面严令部队不准擅自撤退。但是一个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不断传到守军司令部。下午3时,唐生智向部队下达了撤出战斗、分头突围的命令,指示“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向滁州集结”。

12日下午6时,紫金山第二峰与西山阵地相继被日军突破。

傍晚,教导总队官兵陆续撤出战斗,分散向下关、龙潭方向溃退。

据战后统计,总兵力35000余人的教导总队,安全撤离的仅为4000余人,损失30000余人。应该说,南京保卫战从一开始就指挥混乱、战术呆板、撤退混乱、支援策应不力,撤退时更是组织无方,导致这一支精锐的教导总队损失惨重,许多精兵并未在阵中牺牲,反而牺牲在撤退路上和日军搜捕中,作为指挥官的唐生智、桂永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2月13日上午,日军第十六师团占领了中山门、太平门、光华门等处城门。第三十三联队留下第六中队作警戒,余属开始在城郊“扫荡”。近千名没有来得及转移的官兵、伤员及被俘被捕的军民,被关在拉有铁丝网的太平门城墙一隅,有的手脚都被绑了起来。

当晚,第六中队奉命在太平门城下集中枪杀了这批俘虏,指挥官的一声令下,拉响了事先埋在他们脚下的地雷,顿时血肉横飞,嘶哑的叫喊声连成一片。

残暴的日军还从城墙上往下抛洒成桶的汽油,点火灭迹……

为防止留下活证,第二天,日军又派出少量士兵,逐一检查,用枪刺刺杀尚未断气的人,然后又将尸骸推入深沟,表层覆盖上就近取来的泥土。

此次暴行,共有1300多名中国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