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6月

15日 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今属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同人桥的一个商人家庭。

夏氏本系帝禹之苗裔,原籍河南汴梁。先君夏荣,少怀大志,好儒术而善骑射,逢时孔艰,侻就武职。宋宣和中,从张叔夜累立战功,授秉义郎。建炎三年,金将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追袭高宗于明州,公从杨存中迎战高桥,身被重枪,勇气益奋,士卒感激,杀退寇虏,擢升两浙节度使,封英国公。绍兴五年,称病辞老,赐第上虞之蔡林,是为迁虞始祖。清乾嘉年间,夏荣二十三世孙夏天英自蔡林徙居崧厦之东市,遂有崧镇一支。初时家境贫俭,及至二十五世孙夏诒桂,少依戚属经营于杭,积所盈余以起家。咸丰朝,佐胡雪岩筹办军饷,受到清廷的赏识和褒奖。公厌居功名,喜提携宗族后进,崧镇夏氏因之振兴。族弟如桂,生鸿绪、燕绪二子。夏鸿绪,字贻谋,为夏丏尊之曾祖。公年十九丧父,上奉母下抚弟,以孝悌称。性慷慨,财有余辄以襄善举。晚年信佛茹素,微命必惜,数十载如一日,族人咸尊其德。寿八十七卒,诰封“奉直大夫”,生四子。长子雨苍,字沛然,国学生。幼读书,明大义,壮善理财,设肆武林,重诺守信,有季布之风。父母在堂则常省视,色养备至。寿七十一卒,生三子。长子德修,更名寿恒,字心圃,生咸丰九年十二月十九日,钱塘附贡生,中书科中书衔,广东候选县丞。公克承先志,经营堂构,缵修谱牒,亲赴余姚韩夏共商合谱大计,于光绪三十三年圆谱。生五子:乃溥、乃焕、乃钊、乃彬、乃坤,并二女(长女早殇)。三子乃钊即夏丏尊。夏丏尊行“裕三”,更名铸,字伯勉,一字勉旃,别号闷庵,为蔡林夏氏第二十九世孙。

夏丏尊在《我的中学生时代》一文中回忆说:

我上代是经商的,父亲却是个秀才。在十岁以前,祖父的事业未倒,家境很不坏,兄弟五人之中据说我在八字上可以读书,于是祖父与父亲都期望我将来中举人点翰林,光大门楣,不豫备叫我去学生意。在我家坐馆的先生也另眼相看,我所读的功课是和我的兄弟们不同的。他们读毕《四书》,就读些《幼学琼林》和尺牍书类,而我却非读《左传》《诗经》《礼记》等等不可。他们不必做八股文,而我却非做八股文不可。因为我是要豫备将来做读书人的。[1]

【注释】

[1]夏丏尊:《我的中学生时代》,《中学生》第16号,1931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