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1日 散馆后与王伯祥、徐调孚、宋云彬、章锡琛、刘薰宇、刘叔琴同赴古益轩聚餐,另到叶圣陶、郑振铎、黎烈文、胡愈之、周建人、赵景深等,共两席。九时许各散归。
同日 与叶圣陶合撰之《文心七:日记》《文心八:诗》,刊《中学生》第34号。《文心七》主要记录了乐华写予大文的一封信和三篇《难中日记》,乐华于寒假中随父甫至上海,闸北便沦为战场,日记记叙了他连续三日的经历,在向读者呈现战时社会生活状况的同时,也向中学生展示了日记这一文章体裁,提供了学习日记写作的范本。
5日 开明同人商议编辑高小教科书事。
6日 夜与郑振铎、叶圣陶、陈望道、茅盾、黄源等在会宾楼聚餐,讨论筹备新杂志。决定由郑振铎、傅东华任主编,即席确定编委名单,杂志定名为《文学》,用“文学社”名义对外,社址设拉都路敦和里11号,7月1日创刊。(按:辑录自黄源《鲁迅与〈文学〉》,载丁锡根执笔《鲁迅研究百题》,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但茅盾《回忆录》载,列席人员为周建人、黄源、“鲁迅、叶圣陶、郁达夫、陈望道、胡愈之、洪深、傅东华、徐调孚以及郑振铎和我”。王伯祥日记载,“计主人之外,有乔峰、鲁迅、仲云、达夫、蛰存、巴金、六逸、调孚、雁冰、望道、圣陶及予十二客”。夏丏尊均不在列。)
11日 赴南京教育部接洽教科书审批事。
15日 经亨颐、俞士麐、经亨咸、经润甫、李宝煦、朱云楼等在白马湖长松山房商议驿亭大同医院进行事宜,通过董事会章程、经费支配办法及开院日期。又由常务董事推定夏丏尊、宋汉章、何香凝、何五良、章培、范洗人等60人为维持董事,每人年纳维持费50元。
17日 王伯祥日记载:“教育部批回,《开明小学课本》之国语、常识已无问题,俟七八两册审过,便可发给审定执照云。惟《中学国文读本》则尚在审查中,不识如何耳。”
22日 夜在古益轩宴客。
同日 匡互生逝世。
27日 返上虞,为亲戚调解争讼。
本月 与沈起予、张天翼、陆侃如48人任《文学》特约撰稿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