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2日 弘一法师致信,谈及《华严经疏论纂要》刊版年代问题;返白马湖日期待定。
3日 出席中华学艺社第四次年会。“上午九时,社员齐赴总理陵园恭谒总理陵墓,瞻仰遗容,行礼如仪后,即在墓前摄影,旋赴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参观,下午二时在中央大学生物馆举行年会典礼,到会社员共百二十余人。中央委员何应钦、胡汉民(左恭代),教育部长蒋梦麟(赵迺传代),铨叙部长张难先,京市市长魏道明(张育海代),京市教育局长张忠道等均莅会指导,来宾有谢冠生、吴冠、王德溥、程其保、李元白、陈世鸿及外宾柯克等数十人,跻跻一堂,颇极一时之盛。社员有张忠道、舒新城、邰爽秋等相继演说,最后由主席史维焕答词。至六时散会。”夜在中央饭店聚餐,“由欧元怀主席,来宾到有王伯群、孙科(梁寒操代),中央政治学校代表吴南轩,中国经济学社代表朱彬元及京沪各报记者张佩鱼、唐三等数十人,主席致词,社员及来宾相继演说,最后由各地分社代表报告社务,宾主尽欢而散已九时矣”。[9]
4日 年会继续召开。上午八时社员宣读年度有价值论文,并进行演讲。中午中华书局招宴,由编译所所长舒新城主席,赠各社员精美案头日历一份,刘运筹代表答词。下午二时在中央大学生物馆举行社务会议,由傅式说主席,常务秘书马宗荣、会计高士光、工程师柳世英等相继报告学社出版物、经费及事务所建筑情形,讨论通过提案32件。夜交通部长王伯群招宴,胡庶华代表答词。
5日 年会继续召开。上午八时续社务会议。中午商务印书馆招宴,编译所长何炳松(柏丞)赠各社员甲种袖珍日记一册,窦觉苍代表答词。下午一时参观各机关及学校。夜市政府招宴,市长魏道明致辞,朱章宝代表答词。九时许散。
6日 年会闭幕。中午南京分社社员招宴于立法院西花厅。
10日 夜立达学会在功德林举行年会。
12日 读者尼一在《现代社会》第1卷第6期发表评论:“开明书店在新书业中算是最稳健的一家。它不跑到时代前面去,也并不落伍,所以在普罗作品盛行一时的时候,开明独未随波逐流,参加战团。但那时普罗气焰甚盛,不出普罗作品,便无销路,开明乃走入教科书的一条路上去。因为开明编辑如章锡琛,夏丏尊,丰子恺,顾均正等都曾与学校有关,此路比较可通,于是出版林语堂的英文读本,活叶文选,中学生杂志等,结果销路反比普罗作品为佳,所以他们现在还是继续着这条路。在新书业一落千丈的时候,他们的营业独盛。”[10]
14日 舒新城日记载:“二时半去提篮桥出席开明董事会,因丏尊、海生等均回家,未开会。”
同日 弘一法师致信。“承寄之书籍,昨日已收到。兹寄上拙书二纸,一赠天香大士,一赠内山居士。(附邮挂号奉上)附呈致小楼居士一纸,乞转交。又致内山居士三纸,乞转交。并乞为说明其意,因彼不甚解汉文也。又请经目录一纸,乞于晚晴护法会支洋三十元。托人持此目录,往北火车站东首宝山路口佛学书局购请,并托佛学书局代寄,即将邮资及挂号资付清。所余之零资,乞购邮票,于他日便中寄下。种种费神,感谢无尽。又致丰居士一纸,亦乞于便中转交。又附奉上拙书六纸,乞随意转赠他人结缘。”
16日 赴前江村为舅氏金燕臣[11]送殡。
26日 弘一法师致信。“承托佛学书局所寄之书,已收到。感谢无尽。讲经即将圆满。拙人因天气太寒,骨节凝痛,困苦殊甚。不得已,拟于五六天后,即往温州,在彼过年。春暖之后,再当返法界寺。”
本月 《中学生》杂志社编辑创办《中学生文艺》年刊。刊物收录未能在《中学生》登入的“遗珠”,使读者对于作文发生兴趣,也使教育专家和教育当局对于青年学生有更深的了解。
本年春 朱自清作《怀南中诸旧游》诗五律,寄托对夏丏尊、刘延陵、丰子恺、叶圣陶等怀念之情。描写夏丏尊摘录如下:
古抱当筵见,豪情百辈输。
莳花春永在,好客酒频呼。
鞮译勤铅椠,[12]江湖忘有无。[13]
别来尤苦忆,风味足中厨。
本年夏秋 参与调解开明书店与世界书局英文读本版权纠纷事。
本年 介绍钱歌川任中华书局编辑。
【注释】
[1]阿灵:《一双自学成功的骄子——夏丏尊典型永在 梁漱溟悔不当初》,《捷报》,1946年12月6日。
[2]顾骥:《对于中学生杂志的话》,《申报·读书俱乐部》,1936年11月16日。
[3]徐铸成:《忆夏丏尊》,《文汇报》,1986年5月29日。
[4]王天一:《“你须知道自己”——夏丏尊先生的启示》,《中学生》第178期,1946年8月1日。
[5]覃必陶:《“受教材不等于受教育”》,《我与开明》,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
[6]张同光(1896—1971),名若桐,浙江金华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系,1925年秋任春晖中学国文教员,1931年为开明书店注释活叶文选,1935年任杭州师范教师。抗战全面爆发后率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3年春任浙江大学龙泉分校讲师,同年秋任北洋工学院副教授。1946年赴台湾筹建台湾师范学院。著有《作文概说》《戊戌政变》等。
[7]6月15日,范寿康、伍敏行及学生夏廷才在春晖中学遭土匪绑架,经交涉于8月7日获释。
[8]陈友生:《给那后来的·译者序》,上海:开明书店,1930年版。
[9]《第四次年会纪事》,《中华学艺社社报》第2卷第1期,1931年1月。
[10]尼一:《新书业最近之鸟瞰》,《现代社会》第1卷第6期,1930年12月12日。
[11]金燕臣(1867—1930),名采南,别署耐庐主人,浙江上虞人。前清郡庠生,历任上虞县参会议员、劝学所委员、款产委员、积善堂董事等职。
[12]君译日本小说甚多。
[13]君自撰门联有“江湖相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