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1日 《文章的省略》刊《中学生》第62号“文章偶谈”栏目。
2日 舒新城日记载:“夜阅夏丏尊之《平屋杂文》,颇有所感。此书为彼集十年来之散文而成,技术与观察均园熟。我早拟将旧文集成一册,只惜不专心于此。今见彼如此,拟即为之。并拟多写写杂感与速写。”
5日 弘一法师致信。“此次印《表记》,诸承费神,精密周到,至用感谢。寄至厦门四百册,久已收到。其时代收者或因在泉州,忘写回信,乞谅之。扶病坐起,书此略复。”
6日 下午公司举行业务会议常务会。夜与索非、徐调孚、丁晓先、章锡琛、范洗人、王伯祥以公司名义在聚丰园宴请顾颉刚、周予同、郑振铎、沈从文、李健吾、巴金、王鲁彦等,遇唐鸣时、孙祖基、吕漠野。九时三刻散。
7日 南社纪念会在福州路同兴楼举行第二次聚餐会。夏丏尊因事缺席。
9日 下午出席董事会。
16日 午后与叶圣陶游邑庙,在得意楼遇王伯祥。同过福州路总店小憩后偕往马上侯聚饮,席间遇沈世璟。
18日 教育部依据前中小学课程标准讨论会结果,分别将初高中教学科目及各学期每周各科教学时数表修正后公布施行。其修正要项:一、注重养成学生自动研习能力,减少每周教学总时数;二、注重民族意识,于公民、国文、史地等科增添关于民族精神之教材;三、顾及学生个性,高中第二学年起学生可自行选修文理课程;四、各校视地方情形于高中最后学年酌设简易职业科目,使不升学者仍得就业之准备。[4]
8日至21日 教育部续召集各专家与普通教育司司长及主管科会商修正中学课程标准,每日一科。其中夏丏尊、杨振声、伍叔傥、周邦道负责国文。
25日 夜七时内山完造在四马路会宾楼宴请日本《改造》社社长山本实彦(自南京来沪),并介绍与各报记者、书店代表等见面。席间山本实彦陈述游华感想,夏丏尊致答词。九时半散。
27日 教育部邀集上海各出版商接洽今后教科书出版改进事项。其中学部分,内容应(一)切合教育宗旨及修正课程标准;(二)注重培养民族精神与实用能力;(三)注重实际问题与实际生活;(四)支配均衡适当,无重复矛盾之弊;(五)提纲挈领,取材切要,避免空泛之议论或材料;(六)叙述正确,文字清顺;(七)注重作业。编辑人须(一)具有所编该项课本之教学经验;(二)所编之教科书应为其专攻之课目。[5]
29日 偕夫人与开明同人赴苏州访叶圣陶。
王伯祥日记载:“饭后径到车站,先后与洗人、晓先、丏尊夫妇、雪山父女、调孚、云彬诸伴遇,且无意中遇到致觉,因同乘返苏。车中甚挤,幸尚得坐。二时五十分抵平门站,圣陶已在彼相候。遂相将入城,先赁定中央饭店落坐,乃往游怡园。啜茶至四时,又往沧浪亭一转。薄暮,同赴圣陶所,聚谈良久,合席饮酒。雪村已由南京赶到,与叔琴亦同来参与。九时许散,走归旅店,复与丏尊、云彬饮,十二时半乃睡。”
本月 弘一法师致信。“前拟赠与草庵二十元,彼不肯受。今拟以物件等(价约近十元)赠奉。其余十余元,即由音自受用也。宿疾已渐愈。以后通讯,乞寄厦门南普陀寺养正院广洽法师转交弘一收,致为稳妥。虽偶云游他处,彼亦可转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