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8月

1日 上午九时在教育部大礼堂出席中小学课程标准修订委员会合组会议,与会者有蒋息岑、陈鹤琴、胡颜立、魏学仁、郑鹤声、郑贞文、吴梦非、姜丹书、钟灵秀、赵征铎、许炳堃等50人。“由顾树森主席,报告教部对于修订课程标准之意见毕,委员李贻燕代表编译馆对于中小学课程标准提出全部修订意见,惟多数委员以为暂行课程标准,曾经多数教育专家长时间之协议编订,且经过各省市之实地试验,如有不甚妥洽之处,尽可提出修订,似无庸全部推翻,重行编订。次由各委员将中小学课程共同修正各点详加讨论,至十二时散会。”下午二时出席中学组会议,“由顾树森主席,沈慰霞记录。议决(一)将中学各科课程体例重加修订;(二)初级中学课程时间表修正通过。”会后教育部长朱家骅在白宫饭店宴请全体委员。[7]

2日 续出席中学组会议,“顾树森主席,上午议决:(甲)初高中取消学分制概用钟点计算。(乙)重行支配初中各科科目钟点如下,一、各学期每周概授课三十六小时;二、党义改为公民科,钟点仍旧;三、国文各学期有每周概授课六小时;四、算学各学期每周概授课五小时;五、自然科以分科制为原则,如有适用混合教本,采用混合制亦可。分科制,理化分列物理化学,各在一学年中教完,各学期每周各授课四小时;六、生理卫生改为健康,各学期每周概授课一小时;七、地理各学期每周概授课二小时;八、其他各科均仍旧。(丙)规定中学课程标准体例如下:一、标准,分为目标、教材大纲时间、支配三部;二、实施方法概要分为作业要项、教法要点、毕业最低限度三部;三、各科教材大纲,分学年,不分章节;四、各科详略勿相去太远。下午开会讨论高中各科目时间分配表,各人意见大致分为三项:一、高中除职业师范两科外,只设普通科必修科目一种;二、为适应个性及习惯,计高中一年起,科目分为文理两科,各具必修选修科目;三、一二年不分科,三年起分为文理两科。委员中分部派各科专家及教育家,三种各有其主观的,坚决主张,对于分科与否,争论颇烈,讨论至五时余,仍无结果。最后议决:推戴应观、李贻燕二人,重行起草高中科目时间分配表。三日晨八时,再开会讨论”。[8]

3日 续出席中学组会议,“议决:(一)中小两组,为同议决中小学概不特设党义科目,将党义知识分别归并其他各科内。小学增设公民训练,初中增设公民,高中一二年设公民,三年级起教社会问题。(二)高中以不分科为原则,但在班数较多学校,第二年得减去公民四小时、国文论理音乐各二时,将所余时数,就下列二类各选设数科目,分组教学学生选习第一类科目者,不得选习第二类;选习第二类者,不得选第一类。第一类选设科目为国文、英文、社会学、论理、心理五种,第二类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图画六种。(三)张士一等请复议初中课程时数表案,议决初一减算学一小时,初二上减劳作一时,初二下减物理、劳作各一时,初三减公民一时,初三下减化学一时。(四)高中一二年军训,对女生改教看护与家事三时。课程标准,看护请健康科人员起草,家事另请专家起草。(五)对小学组提议,甲乙丁三项意见,完全接受。惟于小学不重职业指导,只就十二岁以下小学毕业生而言,固可赞同,但我国小学毕业年龄,大都在十二岁以上,故小学亦应施以适当之职业指导,以应社会之需求。(六)通过高中普通科教学时数表。(七)请各科专家参照前日前议之课程体例,将各科课程,尽日内修订完毕,五日下午开大会讨论。”[9]

5日 下午续出席中学组会议,“顾树森主席,由各专家将审查各科课程意见及应修改点,向大会报告,俾归纳讨论,关系各点逐科报告,故需时甚久。如历史地理化学物理国文体操等,各专家均有极详尽意见,尤以国文一科,有主张全用语体文,有主张全用文言文,争执颇烈。旋全体表决,仍定文言语体并重”。[10]有会员临时提议,自修既须教师负责指导,则自修时间,应与上课时间,同样计薪。结果,教部表示中学以时论薪,易滋流弊,教部正拟订中学教员给薪办法。夜返沪。

9日 晨王伯祥来访,续商《初中国语教本》事。

王伯祥日记载:“上午九时往访丏尊,商五六两册入选事。盖吾原定为文学史的选文,而近日教育部召集之课程会议则定为名著举隅,文章源流须展至高中末年始用也。当商定改选名著之代表作,侧重其书籍之介绍。”

12日 与王伯祥、徐调孚、叶圣陶等商议名著选读书目事。

王伯祥日记载:“名著选读书目已开好,亲送开明,与丏尊、调孚等商酌之。圣陶根本反对此次课程会议所定名著选,以为大有提倡国故意味,故不参论。予亦委其稿于调孚,俟再商决进行。”

17日 晨访王伯祥,告知朱自清夫妇已从普陀返沪。午后与朱自清在编译所晤谈。夜在聚丰园设宴,客有朱自清夫妇、方光焘夫妇、叶圣陶夫妇、徐调孚、章锡琛、王伯祥、胡愈之等。饭后同过英华街精美食品公司吃冷饮,叶圣陶做东。

19日 夜赴胡愈之梁园晚宴,座有朱自清夫妇、方光焘夫妇、王伯祥夫妇、叶圣陶夫妇、徐调孚、章锡琛、茅盾等14人。九时散。

20日 开明中学讲义社编辑的《社员俱乐部》季刊创刊。

中旬 弘一法师书古德法语赠夏龙文,题“岁次壬申早秋,安居伏龙讲苑。龙文居士书来,云将筑室杨溪,埋名遁世,写此付之,月臂”。

24日 王伯祥日记载:“饭后丏尊电话约谈,有文法上数事献疑,经予剖解,即冰释。”

28日 夏吉子日记载:“收到了父亲寄给我的一包书,一本是《文学辞典》,一本是《英文法初步》,还有一本是《稻草人》,这是我早就读过的。”

30日 返白马湖,带回水果、布料等。

31日 中学生劝学贷金委员会选出贷金人9名,贷出1100元。剩余600元贷与立达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