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1日 《句读和段落》刊《中学生》第57号“文章偶谈”栏目。
4日 夜与章锡珊、王伯祥、范洗人在杏花楼小饮,谈近事。
7日 公司举行业务会议常务会。
8日 下午出席董事会。
11日 慰问王伯祥人安里住楼失火事,知无大碍。
18日 朱自清致信叶圣陶。“丏翁生日纪念刊,弟本想作一文,题为《参观南开国文教学感想》。但集稿期早过,如本月底寄出,不知赶得及否?乞示。丏翁生日,忆在七月间,是日如何热闹,甚愿闻之。”
本月 《二十五史》全九册出齐。
本月 与叶圣陶合编的《国文百八课》第二册由开明书店出版。
有教室实际经验的人,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时常要发几种不同的感慨:甲,感慨教材的缺乏;乙,感慨教本的缺乏。
以往的国文教材略约可分三种来源:一种经过桐城派的选择,保存在古文辞类纂一类选本中的;议论文很多演绎儒家的道德训条,或用褒贬抑扬的笔调来泛论史事;记叙文除了山水游记以外,绝少实生活的记录;抒情文也为酬应世俗的文字,实感太少,表现全不真切。一种是五四文学革命潮流中所表章几种旧小说,截取一章一段出来;本非完整的组织,而前后情节的接笋处,由于截取的缘故脱开了。又一种是五四初期的白话文,论议的题材大而无当,状物的词语,拖沓而杂乱,难得纯净无疵的作品,无论是教本,或是活叶文选,碰来碰去都是这类教材,对于青年学习语文实在不很适用的。并且文章中所含蕴的中年人的气分和感慨太浓厚;现在中学生年龄大约在十四五六岁之间,叫他们领略中年人的感慨,实在有一点“无谓”。做国文教师真想使青年语文程度提高一点,这些病态教材使做教师的受到说不尽的困难。
至于坊间出版的国文教本,因为书贾志在营业牟利,不容编书的人从容选材,从容编次,从容查考,因此所有选本,都变成“碰选”——碰巧手头有这教材就选。加以每本书有一定分量,编的人只好把可能选到的都选在里面;因此高中选本和初中选本有时相同的有十分之五六,无论那一种教本,每册注明供一学期之用,事实上至少要一学年才教得完。书店为定价着想,把教室实际重开了。我敢大胆说一句:一年以前,没有一种国文教本恰巧适合讲授之用的。
在教材缺乏教本缺乏的情形之下,我来推荐夏丏尊、叶圣陶二先生所编《国文百八课》,不为无意义了。这部教本有三种特长:
甲,教材分配适于教师讲授——不久以前,教育部编印的初中精读国文范程出版了;那部教本的取材和注解都有缺点,只有教材分配非常适合;一星期敷一星期之用,一学期敷一学期之用。这部《国文百八课》有同样的优点,中材学生有这几篇精读文章已经很够,教师还可以替高材生找点补充的教材。
乙,教材内容适合青年身心修养——教材选择应当以学生为本位,不当以教师自己的口味为本位;我上面已指出传染青年以中年情调的错误。这部教本,就已出版的第一二册看来,中年情调的文章已经很少很少。他们所灌输的思想,可说是十分正确的。能在旧有三种教材来源以外自己另找新源,这工作是极有价值的。
丙,语文技术的混合练习,便于初学——坊间出版的国文教本,如赵景深的《初中国语》,陈望道傅东华的《初中国文》,都把文选、文法、修辞、文章论几种打成一片,可以免掉旧时机械式教学法的枯窘弊病。语文技术上的知识,赖于初中学生不宜说得太繁碎;练习题和文本应该有连带关系;这部教本在这方面费了很多的心力,一用这教本来讲授就可以知道混合分配的适当了。
我仔细回看我所批评的话,似乎没含阿私的意味。做国文教师的甘苦只有做过国文教师的人才知道,一部教本的好坏和编者天才高下的关系少,和编者身历讲台实际的久暂关系多。夏丏尊、叶圣陶二先生在这儿并不显出他们的天才,只用他们的经历来解决教本缺乏这问题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