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壬寅,清光绪二十八年) 16岁
▲2月8日,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并主编综合性半月刊《新民丛报》,自第四号起,连载其所作《饮冰室诗话》。其在该刊上发表的政论所形成的散文新文体影响较大,遂被称为“新民体”,为后来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2月14日,浙江巡抚任道镕奏报全省书院改设学堂情形,浙江将求是大学堂(前身为杭州求是书院)改为浙江大学堂(次年又改称浙江高等学堂),并委任劳乃宣为大学堂总理。
▲4月27日,由蔡元培、章太炎、蒋智由、叶翰、黄宗仰等人发起组建的中国教育会在上海成立。
▲11月14日,梁启超于日本横滨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新型文学期刊《新小说》。
▲是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本年 中秀才。祖父经商受挫,家道中落。
夏丏尊在《我的中学生时代》一文中回忆说:
十六岁那年我考得了秀才,以后不久,八股即废,改“以策论取士”。八股在戊戌政变时曾废过,不数月即恢复,至是时乃真废了。这改革使全国的读书人大起恐慌,当时的读书人大都是一味靠八股吃饭的,他们平日朝夕所读的是八股,案头所列的是闱墨或试帖诗,经史向不研究,“时务”更所茫然。我虽八股的积习未深,不曾感到很大的不平,但要从师,也无师可从,只是把《大题文府》等类搁起,换些《东莱博议》《读通鉴论》《古文观止》之类的东西来读,把白折纸废去,临摹碑帖,再把当时唯一的算术书《笔算数学》买来自修而已。
那时我家里的境况已大不如从前了。最初是祖父的事业失败,不久祖父即去世。父亲是少爷出身,舒服惯了的。兄弟们为家境所迫,都托亲友介绍,提早作商店学徒去了。五间三进的宽大而贫乏的家里,除了母亲和一个嫂子,就剩了父子两个老小秀才。父亲的书箱里,八股文以外,有一部《史记》,一部《前后汉书》,一部《韩昌黎集》,一部《唐诗三百首》,一部《通鉴纲目》,一部《文选》,一部《聊斋志异》,一部《红楼梦》,一部《西厢记》,一部《经策通纂》,一部《皇清经解》,还有几种唐人的碑帖,与《桐阴论画》等论书画的东西。父子把这些书作长日的消遣,父亲爱写字,种花,整洁居室,室里干净清静得如庵院一般。这样地过了约莫一年。[1]
【注释】
[1]夏丏尊:《我的中学生时代》,《中学生》第16号,1931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