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1日 在《中学生》第5号登载3条“解答”(署名尊)。
2日 夜与章锡琛、王伯祥、赵景深、樊仲云、陶希圣、叶圣陶、傅东华、徐调孚、高蕴华、顾均正、周予同等在郑振铎寓所为耿济之出任赤塔总领事饯行,并为自日本回国的茅盾接风。十时半散。
同日 傅彦长日记载:“阅《棉被》,田山花袋著,夏丏尊译,毕。”
6日 弘一法师致信。“此次由闽致温,旅费甚省,故尚有余资。宿疾本因路途辛劳所致,今已愈十之九。铜模字即可书写。拟先写千余字寄上。俟动工镌刻后,再继续书写其余者。今细检商务铅字样本,至为紊杂。有应用之字而不列入者。有《康熙字典》所未载之僻字及俗体字,而反列入者。若依此书写,殊不适用。令拟改依《中华新字典》所载者书写,而略增加。总以适用于排印佛书及古书等为主。倘有欠缺,他时尚可随时补写也。”
7日 弘一法师致信。“此次写铜模字,悉据《商务新字典》(前片云《中华大字典》者,非也。)所载之字。去其钙腺呎等新造之字,而将拾遗门之字择要增入。并再参考《康熙字典》,增加其适用之字(如丏字等)。先依此写成一部。以后倘有缺少者,可以随时增入也。拟先写卅纸奉上,计一千〇五十字。俟动工镌刻后,乞即示知,再当续写。前寄样纸两张作废,今拟重新书写也。大约十天后,即可写就奉上。书写模字最应注意者,为全部之字须笔画粗细及结构相同。必能如是,将来拆开排列之时,其字乃能匀称。又写时,于纸下衬一格纸。每字中画一直线。依此直线书写,则气乃连贯。将来拆开排列时,气亦连贯矣。今夏,或迟至秋中,余决定来白马湖正式严格闭关。详情后达。”
10日 弘一法师致信。“铜模已试写三十页。费尽心力,务求其大小匀称。但其结果,仍未能满意。现由余详细思维,此事只可中止。……余素重然诺,决不愿食言。今此事实有不得已之种种苦衷。务乞仁者向开明主人之前,代为求其宽恕谅解,至为感祷。所余之纸,拟书写短篇之佛经三种(如《心经》之类是),以塞其责,聊赎余罪。……余近来精神衰颓,远不如去秋晤谈时之形状。质平前属撰之《歌集》,亦屡次构思,竟不能成一章。止可食言而中止耳。余年老矣,屡为食言之事。日夜自思,殊为抱愧,然亦无可如何耳。务乞多多原谅,至感至感。已写之三十片奉上,乞收入。”
26日 弘一法师致信。
去秋往厦门后,身体甚健。今年正月,(旧历,以下同。)在承天寺居住之时,寺中驻兵五百余人。距余居室数丈之处,练习放枪并学吹喇叭,及其他体操唱歌等,有种种之声音,惊恐扰乱,昼夜不宁。而余则竭力忍耐。至三月中旬,乃动身归来。轮舟之中,又与兵士二百余人同乘。(由彼等封船)种种逼迫,(轮船甚小)种种污秽,殆非言语可以形容。共同乘二昼夜,乃至福州。余虽强自支持,但脑神经已受重伤。故至温州,身心已疲劳万分。遂即致疾,至今犹未十分痊愈。庆福寺中,在余归来之前数日,亦驻有兵士,至今未退。楼窗前二丈之外,亦驻有多数之兵。虽亦有放枪喧哗等事,但较在福建时则胜多多矣。所谓“秋荼之甘,或云如荠”也。余自念此种逆恼之境,为生平所未经历者。定是宿世恶业所感,有此苦报。故余虽身心备受诸苦,而道念颇有增进。佛说八苦为八师,洵精确之定论也。余自经种种摧折,于世间诸事绝少兴味。不久即正式闭关,不再与世人往来矣。(以上之事,乞与子恺一谈。他人之处,无须提及,为要。)以后通信,唯有仁者及子恺质平等。其他如厦门杭州等处,皆致函诀别,尽此形寿不再晤面及通信等。以后他人如向仁者或子恺询问余之踪迹者,乞以“虽存如殁”四字答之,并告以万勿访问及通信等。
29日 弘一法师致信。“余拟于新历六月五日(星期四)到宁波。(三日自温动身)在北门白衣寺暂住二三日。乞仁者于六日(星期五)或七日(星期六)自上海搭轮船来为盼。仁者到宁波时,乞坐人力车,至北门白衣寺(车力约二角余)。到白衣寺,乞问慧性师。倘云不知,乞问念佛堂内出尘老和尚,由彼二人可以引导与余晤谈也。有应商酌之事,统俟面谈。乞仁者先去信,托尊府人到山房洒扫。”
本月 中华学艺社本介绍世界专家代表著作之宗旨,决定编译名著一百种,内容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四类,推定夏丏尊、张资平、周昌寿、马宗荣负责计划进行,印刷由开明书店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