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5月

1日 叶圣陶致信开明同人(蜀沪第96号),转述章锡洲之意,建议公司招股增资,以利展布。

2日 王伯祥日记载:“雪村、丏尊先后来谈。”

23日 上午赴陈抱一处取弘一法师油画像。傍晚邀王伯祥、顾均一来寓所欣赏。

王伯祥日记载:“将暮丏尊见招,因过之,则陈抱一所画弘一油画像已赫然悬壁,线条柔和,色泽温润,微弘一抱一不作,此诚双璧矣。留饮共赏,并招均一来观。入夜始辞归。”

28日 午间访舒新城,谈字典编纂等事。

舒新城日记载:

年余未见面,彼年虽五十八岁,但精神仍佳。相与谈字典及书业问题,彼谓正编小字,发现字与词(成语)之取舍尚有标准,名词则至难有标准。我以为就字典之本质言,只应取成语与字,不必将科学名词或人名地名等采入。彼对书业则谓中国出版业之浪费最大,因同业互相竞争倾轧浪费也。实则个人资本主义制度下之企业无不如此,主张战后各家合并。我以为在理论上却当如此,但在现在经济制度之下,终于不易结合。即在此午餐,将《我和教育》校样交其带去阅看。

29日 王伯祥致信叶圣陶,附夏丏尊信。

同日 叶圣陶致信开明同人(蜀沪第99号)。

本月 翻译日本谷崎润一郎《昨今》一书中对丰子恺的评述。译文以《读〈缘缘堂随笔〉》为题,刊9月5日《中学生》复刊后第67期。序言中介绍说:“八一三以来,藏书尽付劫火,生活困苦,购书无资,与日本刊物更乏接触之机会。日昨友人某君以谷崎氏新著随笔集《昨今》见示,中有著者之中国文艺评,对胡适丰子恺林语堂诸氏之作品各有所论述。其中论子恺最详,于全书百余页中竟占十页,所论尚允当,故译之以示各地之知子恺者。余不见子恺逾倏六年,音讯久疏,相思颇苦。子恺已由黔入川,任教以外,赖卖画以自活。此异国人士之评论,或因余之移译有缘得见,不知作何感想也。”

本月 与叶圣陶合编的《初中国文教本》第五、六册由开明书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