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月初 应校长易培基,教务主任熊梦飞之聘,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湖南一师)国文教员,与孙俍工、舒新城、恽代英、匡互生等成为同事。其时,毛泽东任湖南一师附小主事。据张文亮日记载,毛泽东请陈独秀给湖南一师推荐教员,陈独秀推荐了夏丏尊、沈仲九二人。[11]
易寅村是当时湖南的名宿,而又以“新”人物著称。他和谭延闿有相当的私交。那时湖南既在酝酿自治,教育自当革新,所以张敬尧属下的校长自当更换——实际上彼等亦站不住,有些早已他去——于是易以名宿兼“新”人物的关系而被聘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但易原非教育界中的人,自己并无班底,乃请北京高师毕业之熊仁安君任教务主任,匡互生君任训育主任。他俩是“五四运动”中有力分子,很相信工读主义。既入一师,对于素日所信之主义有了发展之地,自然要力图发展。而且少年心情总是以事业为前提,不重视所谓党派。所以当时聘请教员完全采取人才主义。他们以为湖南的人才太少,且有些人因为曾在张敬尧治下服务,品格上发生疑问,即算是才,亦不便用。而况负思想改造之责的人,要以国文教师为主体,此辈人才长沙似亦无多。所以八月间熊仁安君亲去上海聘请教员。当时被聘者有曾在浙江一师教书有成绩之夏丏尊、沈仲九——沈系后去——及武昌三杰之余家菊、陈启天——又一杰为已逝之恽代英,均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我在沪曾识恽,至湘始识余、陈——诸君。我呢?大概是因为一年来写过一些文章,那年五月,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一部《实用教育学》,承蒙他采及葑菲,亲至松社——任公先生为纪念蔡松坡先生之社,在上海姚主教路,为一花园,占地数亩,后出售——勉以敬恭桑梓之义。我于是于九月初与熊君同行返湘——湘人之同返者尚有孙俍工。[12]
行前,为徐绍谦《湖滨寐语诗集》题诗二首,其一云:“老去填词空传恨,燕钗蝉鬓几曾围。此生只有柔乡路,讵奈柔乡不可几。”其二云:“本初弦上黄祖腹,哀乐由人亦可怜。此是诗人无赖处,借来天女学逃禅。”徐绍谦有一联相赠:“芳草倘容早闻讯,与君一哭贾长沙。”[13]
18日 湖南一师举行开学式。校长易培基通告本学期计划纲要,省长谭延闿致训词,教育科长方维夏、来宾朱剑凡、夏丏尊、余家菊、陈启天等相继演说,最后学生代表致答词。
谭延闿日记载:“出至第一师范,今日开学,此吾十五年旧居地,自庚戌重建后未尝至。校长易寅邨请演说,又新聘外省教员夏、余、陈皆演说,甚善。既罢,留饭。”
24日 作新体诗《时计》(刊30日《民国日报·觉悟》)。
27日 作词《贺新郎》,有“漂泊三千里”“尝尽离愁滋味”“笑落魄萍踪如寄”等语。
28日 作新体诗《登长沙白骨山》(刊11月9日《民国日报·觉悟》)。
同日 陈望道《文字漫谈》一文刊《民国日报·觉悟》,引起夏丏尊、邵力子、沈玄庐、叶楚伧、孙俍工诸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