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12月

2日 致信夏龙文。

阿龙:

来信早悉,水泥已问过四叔,据云六千准定脱手可也。栈单在上海,是否可以暂时通融取货(或挂失)。如必须见单发货,只好挂号寄锡,即来信。家中安好,勿念。祝好。

钊 十二月二日

同日 社评《伪钞收换办法的改善》(署名默)刊《新语》第5期。

3日 下午三时半中华大藏经刊行会在法藏寺召集会议,“开始募集外来捐款,目的暂定五百万元,分五十队,每队十万元”。[10]

蒋维乔日记载:“此本系普慧大藏经刊行会,因盛幼盦以汉奸被捕,然藏经刊行不宜就此停止,故重行改组,分队募捐以期完成此功德。”(按:中华大藏经刊行会招募太虚法师、于右任、戴季陶、朱家骅、王世杰等重要人物入会后,又重新发起民国增修大藏经会,翻印原《普慧大藏经》第1期。)

9日 晨王伯祥来看报。午间与范洗人、章锡琛、范寿康(前日自台北返沪)在王伯祥寓所小饮。饭后周予同、朱达君来,商台湾教育处征选中学教员事。

上旬 欧阳文彬自内地返沪,来访。

11日 午后到公司。散馆后赴王艮仲、高祖文通益公司晚宴,座有章锡琛、王伯祥、郑振铎、郑森禹、周建人、冯宾符、吴景崧、娄立斋、马叙伦等,金仲华、刘尊棋最后至。九时许散,与王伯祥、顾均正、索非等先行归。

同日 顾廷龙致信顾颉刚,言“开明将出《国文月刊》(按:原由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编辑,由夏丏尊、郭绍虞主编”。

13日 夜与范洗人、郑振铎、周予同、周建人、吴觉农、胡瑞卿、高祖文、郑森禹、金仲华、刘尊棋、冯宾符、王伯祥等在章锡琛寓所聚饮。八时三刻散。

15日 夜邀范洗人、章锡琛、王伯祥、朱达君来寓所小饮。八时三刻散。

17日 午后与王伯祥、周予同商谈。

同日 下午四时文协上海分会假江西路金城大楼举行成立大会,夏丏尊、于伶、周予同、孔另境、史东山、陈麟瑞、曹聚仁等60余人与会。“由郑振铎主席,决议通过该分会筹备会提案三起:(一)要求政府尽速开放上海言论自由。(二)请求保障作家权益。(三)组织特种委员会,检举附逆文人,以上三案,交理事会办理之。并通过,(甲)分会会章,决定设理事会,由会员大会选举理事十四人,监事五人组织之。(乙)通过分会成立宣言。(丙)向总会及全国文艺作家致敬电。(丁)向世界文艺作家致敬电。最后由全体到会会员选举理监事,因时间关系,于今日检票发表,大会于六时半散会,旋即在原处举行叙餐。”(按:辑录自《文协沪分会昨日成立 要求言论自由检举附逆文人》,载18日《申报》。又18日《大公报》记者王坪报道,“参加文艺复兴的作家达六十余人,有从后方来的夏衍、于伶、任钧、以群、崔万秋、史东山、陈烟桥、凤子等及坚持在敌后战斗的李健吾、夏丏尊、许广平、孔另境、索非、钱君匋、唐弢、柯灵等”。另18日《中央日报》记者徐开垒报道,夏丏尊因事缺席。)

18日 贾祖璋自福建崇安返沪,来访。夏丏尊殷殷问询其八年间在内地的生活情况。

同日 文协上海分会选出夏丏尊、李健吾、巴金、高季琳、唐弢、夏衍、姚蓬子、赵景深、张骏祥、郑振铎、许广平、顾仲彝、于伶、叶以群、葛一虹为理事,徐调孚、费穆、王辛笛为候补理事,马叙伦、周建人、黄佐临、顾毓琇、郭绍虞为监事,熊佛西、陈西禾、徐蔚南为候补监事。

21日 午后赴章锡琛寓所出席公司业务会议,范洗人、周予同、朱达君、朱孑如、徐调孚、索非、顾均正、贾祖璋、王伯祥到会,讨论修正公司组织及分店整理等项。五时散。

22日 王伯祥日记载:“美亚聘阅评征文书送到,并须分别代转夷初、西谛、丏尊、绍虞、雪村也(按:美亚织绸厂股份有限公司筹备二十五周年庆,以‘中国丝绸之沿革’为题向各界征文,延聘夏丏尊、王伯祥、郑振铎、胡朴安、马叙伦、严谔声、严独鹤等为评阅员)。”

同日 胡愈之夫妇致信夏丏尊等,讲述近年在新加坡的艰难生活。[11]

23日 晨王伯祥为江红蕉事来访。午间与朱文叔乘电车赴四马路鸿运来酒会,座有范寿康、索非、何炳松、濮文彬、周予同、郑振铎、江红蕉、刘尊棋、冯宾符、吴觉农、金仲华、章锡琛、王伯祥、黄仲康、沈世璟、范洗人、刘季康、谢子敏、唐坚吾、刘廷枚、魏建功等30余人,共三席。二时许散。

25日 夜与索非、王伯祥、刘廷枚、黄仲康、范洗人、朱达君、章锡琛、钟达轩、濮文彬等在唐坚吾寓所聚饮,兼祝出狱纪念日。九时散。

27日 《中国书业的新途径》刊《大公报(上海)》。文章认为传统书店资本薄弱,而兼备编辑所、印刷所、发行所三部;总店以外,还要设立众多分店才算初有规模,导致各书店集中于销路可靠而成本较低的书籍上,形成旧书翻印重复、同行畸形竞争等问题。现拟组织联合书局,以发行为业务,在全国各省市各县设立分店;原有各书店改称为出版社,专营出版事业。两者合作进行,消除书业积弊。

28日 叶圣陶全家与内地开明同人乘木船启程东归。

31日 夜六时与同人在章锡琛寓所吃年夜饭,另到张同光、蒋伯潜等,共三席,“欢笑痛饮,积痗尽涤矣”。八时散,与索非、王伯祥乘电车返。

本月 学生陶孝哉来访,谈及战后物价上涨等的生活问题与上海的情形。夏丏尊为其纪念册题写“长毋相忘”四个大字和二十多个小字。

年底 邀钟子岩学期结束后来沪翻译《大藏经》。

【注释】

[1]《文协函慰上海作家 并请调查附逆文化人》,《大公报(重庆)》,1945年9月25日。

[2]夏衍:《难忘的开明书店》,《人民日报》,1985年10月31日。

[3]内山完造:《忆夏丏尊先生(三)》,罗猷启译,《新晚报(香港)》,1954年12月29日。

[4]《〈与丰子恺居士书〉编者按》,《弘化月刊》第63期,1946年9月1日。

[5]魏金枝:《胜利与夏先生之死》,《联合日报晚刊·文学周刊》第3期,1946年5月2日。

[6]故浙江贡院废为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复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明远楼,贡院旧址也。——原诗注

[7]余与丏尊及钱均夫、姜敬庐并自两级时即任教员,今亦同流寓于此。——原诗注

[8]《本市文化界昨欢迎张道藩氏到各界代表三百人 济济多士盛极一时》,《民国日报》,1945年11月23日。

[9]于在春:《夏丏尊先生的晚年》,《文章》第1卷第3期,1946年5月15日。

[10]《国内集讯》,《海潮音》第27卷第2期,1946年2月1日。

[11]《南洋通讯》,《集纳》第2期,1946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