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9月

1日 在杭州译毕《近代文学与儿童问题》([日本]岛村民藏著)(刊1922年1月10、25日《东方杂志》第19卷第1、2号),并作译者附记。“这篇东西,是以日本岛村民藏氏底著书为蓝本的。岛村民藏是个潜心于两性问题研究的学者,同时是个剧作者,他关于两性问题,先后出了《现在近代文学上的两性问题》《性的理想主义》《两性问题大观》三书。我读过了这三部衔接的著作,就‘烧直’成了这篇文字,其中直译的地方也有,只取大意的地方也有,至于引例,也有参考了别的书籍,把它变易的处所。均望原著者和阅者谅解。”文章编译介绍说,近代两性问题,以儿童问题为归宿。儿童问题,实为两性问题的核心,一切关于政治上、法律上、经济上、道德上的两性问题,无非是由这根本问题派生的支流罢了。“儿童是什么?”对于这问题,古来哲学者,艺术家,社会学者的见解,种类不一,实在不遑枚举,其中最古,最通行的见解,就是说:儿童是保存种族唯一的手段。这简单的解释,原含着不可动摇的真理,在无论哪一时代,都应该有势力的,不过在科学精神和个人主义思潮已发达的近代人,这样简单的解释,已不能满足。特别是近代文人,他们有的受了自己个人阅历的着色,有的因了宗教上信仰的影响,对于儿童的见解,几乎十人十色。主要的约有下面的五种:(一)儿童是服务宗教的便宜的手段说;(二)儿童是母的本能的偶然的产物说;(三)儿童是自我永存的一种的手段说;(四)儿童是人类保存和进化的唯一的手段说;(五)儿童是性的更新作用的产果说。编译者认为前四种都有偏颇之处,赞同第五种之说。

28日 弘一法师致信。“江干之别,有如昨日。吴子(按:即吴梦非)书来,知仁归卧湖上,脱屣尘劳,甚善甚善。余以是岁春残,始来永宁,掩室谢客,一心念佛,将以二载,圆成其愿。仁者迩来精进何似?衰老浸至,幸宜早自努力。义海渊微,未易穷讨,念佛一法,最契时机。印老文钞,宜熟览玩味,自知其下手处也。(可先阅其书札一类。)仁或来瓯,希于半月前先以书达,当可晋接。秋凉,惟珍重不具。(便中代求松烟墨二锭寄下。)”

佛学于我向有兴味,可是信仰的根基,迄今远没有建筑成就。平日对于说理的经典,有时感到融会贯通之乐,至于实行修持,未能一一遵行。例如说,我也相信惟心净土,可是对于西方的种种客观的庄严,尚未能深信。我也相信因果报应是有的,但对于修道者所宣传的隔世的奇异的果报,还认为近于迷信。关于这事,在和尚初出家的时候,曾和他经过一番讨论。和尚说我执著于“理”,忽略了“事”的一方面,为我说过“事理不二”的法门。我依了他的谆嘱读了好几部经论,仍是格格难入。从此以后,和尚行脚无定,我不敢向他谈及我的心境,他也不来苦相追究,只在他给我的通信上时常见到“衰老浸至,宜及时努力珍重”等泛劝的话而已。[11]

本月 译作《俄国底诗坛》([日本]白鸟省吾著)、《俄国底童话文学》([日本]西川勉著)、《阿蒲罗摩夫主义》([俄国]克鲁泡特金著)刊《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

《俄国底诗坛》综合评论了19世纪中叶之后俄国诗坛创作的概况。白鸟省吾指出,在培林斯奇(Vissarion Belinsky)之后,俄国文学强调文学的社会目的,因为过于强调文学的功利性,使文学表现出一种背离文学本质的倾向。19世纪80年代以后,俄国的抒情诗进入了一个复苏时代。

在《俄国底童话文学》中,西川勉不仅概述了俄国童话文学的总体特点,而且比较具体地评述了俄国重要童话作家的作品及风格。西川勉认为,普希金和梭罗古勃(Fyodor Sologub)的作品堪称一流艺术家的作品,儿童在这样的作品上所得的是无限的诗味,可以作羽育心灵的最好的力。在用动物寓言的形式,指责人间心理的某点,或含着社会讽刺的作品上,儿童能得着的是现实批评的精神。“至于强烈地表示对于自由的要求的童话,更不知道养成了多少改革家底胚胎,在帝制时代,并且像在十八世纪初叶以来非常地抑压言论的俄国,把对于专制政治和官僚底私欲行为的讽刺或对于自由的要求,用动物寓言的形式来表出,实在是大有意味的事。从这种方面灌注一种思想于国民的血管,这事于俄国的革命,功效也着实不小罢!”

《阿蒲罗摩夫主义》是克鲁泡特金的一篇文艺评论文章。阿蒲罗摩夫是俄国著名小说家共且洛甫(Ivan Goncharov)小说的主人公。描写的是主人公“不喜奋斗,自己管自己,缺乏进取的气象,无抵抗的被动:这种态度,大部分是俄国人的特质”。这部小说问世于1839年,“阿蒲罗摩夫主义”的名词,差不多是一时指示俄国状态的流行语。译者以为,“这样的人物,实在还是世界的典型,——是因了现在底文明,在富裕、满足的生活中养成的典型,是一种的保守的典型。所谓保守,并不是政治上的意味,是单指对于幸福的保守主义的。凡是到达了某程度的幸福的,或得着祖先余泽的人们,已经不肯再做新的事情。”“阿蒲罗摩夫主义”的确不是俄国人特有的人种的疾病,也存在于两大陆,也存在于一切纬度的地方。

本月 应经亨颐之邀,返上虞协助创办春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