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2025年10月14日
4月
1日 汪寿华日记载:“上午国文告假。”
2日 汪寿华日记载:“上午第一时本来是空班,二时国文夏师回家尚没有回来,这二点钟功夫,统演算草。”
11日 弘一法师致信。“前日叶子来谈,藉悉起居胜常为慰。南京版《四书□参》《中庸直指》,仁者如已请来,希假一诵。《归元镜》颇有可观,愿仁者请阅,并传示同人。”
25日 浙江省教育会会刊《教育周报》改为月刊,易名《教育潮》,发行第一期。“自今伊始,将扩充其篇幅,变更其体例,刷新改进,以与全国教育界相见焉。”沈仲九任主干,夏丏尊、胡祖同、袁易[1]、叶墨君、张天祚等13人为编辑。
同日起 《教育的背景》在《教育潮》第1卷第1、2期连载。文章认为,没有背景的艺术,不能叫它艺术。没有背景的教育,也不能叫它教育。该文提出教育应当用人来做背景;第二,应当以境遇和时代为背景;第三种的背景,就是教育者的人格。“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学店的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中间,但有知识的授受,毫无人格上的接触,简直一句话,教育者是卖知识的人,被教育者是买知识的人罢了。……教育者必须有相当的人格,被教育者方能心悦诚服。只靠规则,是靠不住的。我说这句话,并不是凡是教育者,必须贤人圣人的意思。理想的人物,本是不可多得的,我并不要求教育者皆有完美之人格,原来学校所行的教育,都不过是一种端绪,一切教科,无非是基本的事项,不是全体,所以教育者于人格方面,也只求能表示基本的端绪够了。这个人格的基本端绪,比了教科的基本端绪,成就虽难,但是不能说这是无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