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12月

2日 《浙江新潮》以“宗旨悖谬”为由遭北洋政府查禁。

中旬 与陈望道、袁新产等14人组织注音字母普及会,并在皮市巷浙一师附属小学第三部设立讲习所,定28日上午九时与陈望道先行传习50人,听讲者资格不限,费用全免,讲义奉送。

30日 评论《一九一九年的回顾》刊《校友会十日刊》第9号。文章认为1919年从世界到中国是个“多事之秋”之年。1919年中国教育界空前的一桩事,就是“五四运动”。对于1919年的教育界,所最纪念的就是一个“动”字!从前的教育界的空气何等沉滞!何等黑暗!经过了“五四运动”以后,从前的“因袭”“成规”,都受了一种破产的处分,非另寻方法重立基础不可。但是,该文强调“动”有“动”的方向和程度。

本年 与李次九、陈望道、刘大白合编教材《国语法》。

本年 校友会创办平民夜校。浙一师毕业生邵仁后来回忆说: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我们校友会办起了一所平民夜校。因为我是本地人,而且在校里做自助生,容易和校方联络,叫我筹备。我就到学校附近三角荡、青云桥一带机坊、料坊、络经作(丝绸作坊)各处去宣传劝学,不收学费、杂费,还供给课本及学杂用品,招生对象是成年不识字的文盲,男女兼收,但不收小孩。教室是利用我们一师门房后面的会客室。因为“大师范”办的,群众很相信。(那时称一师为“大师范”,附属模范小学叫“小师范”),报名的人很多。开学那天,足足有五十多人。平民夜校由高一级同学范尧深主持,请了俞寿松、陆泰生、周伯棣、张维祺、傅彬然、邵镕、施培清(裴卿)、曹元恩等十多个同学轮流任教,我负责总务方面工作。除教平民课本、写字、算术外,还教授注音符号,每晚教课前,规定五分钟讲些国家大事,主要内容是日本凶狠侵略我国,和军阀政府的腐败无能,必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去除军阀,不买日货,万众一心,拯救中华等政治知识。开学那天,请来陈望道、袁心粲、堵福诜、夏丏尊各位老师指导。袁心粲先生还当场讲了话。范尧深同学也讲了一番夜校规则,要求学生们遵守。以后每天由各位同学轮流任教。平常还由一师几位老师来指导。[13]

【注释】

[1]袁易(1884—1967),字新产,又字心产、心粲,浙江嵊县(今嵊州)人。1909年夏考入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优级师范部,1911年毕业,任嵊县剡山小学教员,并主持开办师范讲习所。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攻读教育学。高师毕业后受聘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2]陈于德:《刘大白事迹述要》,《文化史料丛刊》第4辑,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

[3]《本校消息》,《校友会十日刊》第1号,1919年10月10日。

[4]周振甫:《从编字典看夏丏尊先生的为人》,《辞书研究》1986年第4期。

[5]仲九:《对于中等学校国文教授的意见》,《教育潮》第1卷第5期,1919年11月。

[6]《五四运动之后之浙江第一师范》,《时事新报》,1919年12月15日。

[7]陈望道:《“五四”时期浙江新文化运动》,《杭州地方革命史资料》1959年第1期。

[8]夏衍:《忆夏丏尊先生》,《浙江日报》,1986年6月11日。

[9]傅彬然:《我在五四前后》,《中学生》复刊后第75期,1944年5月。

[10]《本校消息》,《校友会十日刊》第5号,1919年11月20日。

[11]《陈范予日记》,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12]董舒林:《“浙一师新潮”的前前后后》,《杭州文史资料》第1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原材料见经亨颐:《对教育厅查办员的谈话》,《校友会十日刊》第6号,1919年11月30日。

[13]邵仁:《回忆俞寿松同学片段》,《浙江省青年运动史研究参考资料》第2辑,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