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2025年10月14日
11月
5日 作“五夜讲话”,与同行诸教员谈旅行感想。
8日 沈仲九与匡互生来校参观,居平屋。
10日 作《答问》(刊16日《春晖》第19期)。《叫学生在课外读些甚么书》一文发表后,作者收到来自崧厦西华第一校具名“赤民”和“赤子”两位读者的一封提出五个疑问的长信,对其提出的“学生课余阅读书目”中,有几册如《论语》《孟子》《史记》《文心雕龙》等,以为非专门研究文学者或考古者,此种书籍有否阅读的必要;此种书籍学说陈旧,多主张尊君攘夷、三纲五常,与现代政体实相违背,中等学生志趣未定,阅之思想上有否妨碍;古文学者是否为现在社会所需要等疑问。作者认为他们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答问》一文对这五个疑问作了答复,并希望负有责任的教育界人士不断地研究,定出一个更妥更当疑问绝少的课余阅读书目的范围来,这才是文化运动所急切不可缓的一件事!
16日 《初中国语科兼教文言文的商榷》刊《春晖》第19期。作者主张初中国语科应兼教文言文。“我以为在现在,自小学以至大学的学生,文言文尽可不作,而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却希望其能读解普通的文言文。至少,对于文言文,有像对于外国语(普通中学中的英文)的理解力。文言文事实上在社会生活上还占很广的势力,即使有除尽的一日,恐也非眼前的事。如果不授与学生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将不能看日报官厅公告以及种种现代社会上种种的文件,这不是大不便利么?又,做了中国人,中国普通的书,也有阅读的必要,而汗牛充栋的中国书,差不多可以说都是文言做成的。译成语体,又谈何容易。如果中学毕业生还没有阅读普通书的能力,那就不能享受先人精神的遗产,不特本人不幸,恐也不是国家社会之幸罢。不特在中国文化上可悲观,在世界文化上看来,也是可悲观的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