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1月

4日 匡互生因学生不听训告事宣布离职。学生不明真相,误以为教务处排斥异己,当即约同罢课。

6日 春晖中学学生呈请代校长章育文将伍敏行解约。“乃校长只将呈请书退还学生,不置可否,同时宣布提前放假,并勒令全体学生二日内一律出校,不得停留,即行李亦不许寄存,所有电灯火食,均于八日一律停止。江浙学生路途较近,纷纷散去,其他四川河南广东等省学生,因缺乏路费,且该校地处乡间无处借住(向例校中道远学生可留住校),惟有相视而哭,然亦无可如何。惟闻出校学生,尚拟向校长提出质问,而校中亦拟趁此假中,开除大批学生。”[1]

中旬 因反对开除学生而辞职,专任宁波四中教务。

理想主义的夏先生终于碰着实际的壁了。他跟他的多年的老朋友校长经先生意见越来越差异,跟他的至亲在学校任主要职务的意见也不投合;他一面在私人关系上还保持着对他们的友谊和亲谊;一面在学校政策上却坚执着他的主张,他的理论,不妥协,不让步。他不用强力,只是不合作;终于他和一些朋友都离开了春晖中学。[2]

月底 春晖中学风潮结束,学校当局最终开除28人。

本月 丰子恺、刘薰宇、沈仲九、陶载良[3]等集聚上海,“本了自己的意志”创建一所新学校,并取《论语》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句,命名为“立达中学”,宗旨在“修养健全人格,实行互助生活,以改造社会,促进文化”。匡互生则赴北京筹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