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1月

1日 译作《满洲事变与各国对华政策》([日本]田中九一著)(署名默之),刊《中学生》第21号。

上旬 赴杨树浦圣心医院探望刘大白。时刘大白已骨瘦如柴,面白如纸,肺部严重剥蚀。

同期 与徐蔚南、邵力子、陈望道、朱兆萃、王新甫等商议刘大白后事。

21日 夜与郑振铎、王伯祥、徐调孚、宋云彬、刘叔琴、方光焘等在章锡琛寓所聚餐,十时归。

24日 上午与章锡琛、顾均正访叶圣陶未遇,晤王伯祥。午后王伯祥与叶圣陶来访。夜同饮于高长兴,谈时局。

28日 “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事发生。正在宝山路装订作坊装订的《中学生》2月号,遭悉数焚毁。

本月 李青崖译著法国自然主义小说集《俘虏》由开明书店出版。书名由夏丏尊、叶圣陶、章锡琛共同商定,意在“显得出打仗的空气”。

本月 与叶圣陶、章锡琛等发起创办函授学校开明中学讲义社,同时制订《开明中学讲义社简章》。夏丏尊自任社长。讲义社“使有志上进之失学者,得于职务余暇,修得中学程度之各种学科;同时使在校就学之学生,获得课外修业辅益校课之机会”。教材《开明中学讲义》由讲师撰写或选录。夏丏尊、叶圣陶、宋云彬负责国文,林语堂、林幽负责英文,王伯祥、宋云彬、倪文宙负责历史,丁晓先(按:即韦息予)、傅彬然、邓启东负责地理,章克标、刘薰宇负责数学,沈乃启负责物理,程祥荣负责化学,薛德焴、薛德燝、缪维水负责动植物,丰子恺负责图画与音乐,谢似颜负责体育

这时大约我就要到开明书店当一名编辑人员了,工作是编写开明函授学校的数学讲义。开明书店想创办一家私立函授学校,中等学校程度的,普通科,那时也已经觉得中学太少了,考不上中学的失学者很多,比较好的中学招生,大抵总是十人当中只能收取一个人样子。为了让这些失学的人可以自己进修学习,夏丏尊同章锡琛他们就想开办函授中学,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推广开明书店的出版物。各科讲义要预先编起来,尤其分量较多的国、英、算三个科目,要先有准备,因而招呼我进开明坐班八小时,编写函授教材,拿工资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