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科技进步 实施科技兴网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现代化电网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保证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电网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几年来的努力,陕西省属农电系统调度自动化进程不断加快,水平不断提高。1994年底,陕西省农电管理局以战略的眼光和魄力,果断决策,建设榆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工程,1995年底便进入了试运行。这一工程当时在陕西地调自动化通信系统中居领先地位,在成套设备网络的应用上在榆林地区尚属首家。
1995年,乾县电力局在投资1000万元用于城网改造的同时,投入800多万元,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县级调度系统,1997年县调自动化又通过了国家电力部实用化达标验收。1997年3月,城固县电力局投资135万元,在陕南第一家实现了县级调度。大荔、礼泉的县级调度也即将建成投运。1997年,富平县施家电管站与西安交通大学协作,投资45万元,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利用远距离自动监控技术的乡级调度。电力调度自动化战略的实施,为省属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电网实现自动化、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10年的电网建设,陕西省属农电系统的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供电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已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9座,容量54.11万千伏;35千伏变电站129座,容量66.42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644.2千米,35千伏输电线路2780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2.4万千米,配电容量166.4万千伏安。陕西省属农电电网发展日新月异,电力供应已基本满足和适度超前地适应了陕西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今年,陕西省农电管理局抓住国家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的有利时机,启动总投资62亿元的全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浩大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110千伏变电站41座(其中新建30座)、线路1460千米(其中新建1200千米);35千伏变电站275座(其中新建166座)、线路5580千米(其中新建4980千米);10千伏线路4.2万千米(其中新建1.2万千米)、新增配变1.3万台、更换高耗能变压器2.9万台;0.4千伏线路8.5万千米(其中新建2.5万千米);20个县实现配网自动化和县级调度。通过建设,着重解决农村电网电能损耗高、网架结构不合理、供电可靠性低、电能质量差和农村电价高的问题。旨在建成一个以110千伏、35千伏为主网架,符合经济发展的农村电网。1998年首先对35个县农网进行改造,1999年再对20个县的农网进行改造,2000年完成省属农电系统农网改造工程。
建设一个网络健康、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的现代化电网,将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也将为推动陕西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注释】
[1]此文为1999年12月22日新华社与陕西省农电管理局在北京主办的“决不把黑暗带入21世纪”新闻发布会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