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一曲为谁歌?[1]——《生命的故事》采访录
11000多名陕西地方电力人,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每天都在发生着许许多多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首诗、一支歌。
孔兵——宁陕县电力局的一名普通职工,在2003年宁陕抗洪救灾中以身殉职,他用青春奔腾的热血、年轻无悔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2003年9月8日,陕西省农电管理局党组做出《关于向孔兵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系统职工向孔兵学习;共青团陕西省委追授他为陕西省“青年突击手标兵”称号。在2004年2月1日晚陕西省农电管理局举办的“迎春晚会”上,宁陕县文化馆将孔兵事迹排演的剧目——《生命的故事》,呈现给了参加系统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活动的全体同志和500多名职工。为弘扬孔兵的先进事迹,演出结束后,笔者特意采访了孔兵生前所在单位的领导、职工、家属及观众,在此以飨读者。
朱延学(宁陕县电力局局长) 孔兵走了,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岗位、工友和亲人!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怀念和一个个让人挥之不去的感人事迹。瞬间并非偶然。孔兵打骨子里喜欢电工这个职业。在孔兵14年的工作当中,只要一声令下,不论是风雨交加的黑夜,还是炎炎烈日或冰天雪地,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孔兵的身影。他的爱人一直在乡下工作,父母年迈多病,孩子又小,可他却从来没有给我们提过什么要求。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以深厚的感情对待群众,以扎实的作风对待事业,以高尚的情操对待人生,践行了他说的“有工作就是幸福的,能工作就是快乐的!”的思想。
刘黎明(宁陕县电力局办公室主任) 孔兵1988年高中毕业,1990年10月参加工作,并没有专业技术底子。但他虚心好学,腿勤眼快,吃苦耐劳,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先后担任过安全员、维检站副站长、站长,并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合格的配电线路中级工。记得1999年11月,关(口)沙(坪)35千伏输电线路测设工作到了最关键的时候,遇到难题,火地塘的一个点由于山势险峻上不去,如果重新选择线路走向,势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增加不少的费用。局里下了命令,无论如何都要上去。孔兵他们从早上8点一直走到下午4点才赶到所选点。在距所选点100米的地方是一处悬崖峭壁,四周两人合围粗的树木连树冠都没有,要想过去,唯一的办法是攀着陡崖爬,但这样随时都有掉入万丈深渊的可能,令人望而生畏。同行的几位职工面面相觑,都不敢前往。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孔兵硬是凭着一身胆气和一股勇气,不惧艰难险阻完成了任务。孔兵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
李亚生(宁陕县电力局安监科长) 孔兵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敬业精神,有他这样一位维检站长,我们的工作轻松了许多。哪一级杆塔出现了裂缝、松动,有可能出现滑坡;哪一个瓷瓶有裂纹,应该什么时候更换,他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并及时告知我们。在孔兵负责维检站工作的6年里,电力局管辖的电网,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2003年6月初,局里推行竞争上岗,孔兵积极参与。通过演讲答辩和民主测评,他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任为太山供电所所长。但他回到家里考虑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找到局领导说:“你们还是挑选其他同志去当所长吧,我一直搞线路,对供电业务不是很熟悉。供电所是窗口单位,弄不好会影响电力局的形象,我还是先到城关供电所当一名普通职工吧。”有人劝他:“你要考虑好,当所长和一般员工相比,别的不说,光工资就要差200来块钱!”孔兵笑笑,坦然地在城关供电所当了一名普通职工。
李元春(宁陕县电力局职工) 2003年5月1日,孔兵在家休假,晚上12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局里通知,石泉至两河35千伏输电线路出现故障,直接影响佛坪县城供电。孔兵放下电话,二话没说就带着工具与同志们一道赶往距县城3千米的汤坪T接点。暴雨倾盆,长安河水暴涨,同伴说:“孔站长,水这么大,夜里施工危险性很大,还是等天亮了再说吧!”孔兵说:“佛坪县城停电,故障又发生在我们这里,不及时抢通,那咋行!”说话间,他已经把电线拴在了自己的腰间,吩咐同伴拽住自己,准备渡河。我提出一同前往,孔兵却一把将我推到岸边说:“你是关中人,不清楚我们山里水的脾气!”说着,就跳进滔滔的洪水中,在激流中渡过了河,及时完成了故障检修任务。
谭定贵(宁陕县电力局职工) 2001年6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爱人病重的电话。考虑到眼下正是巡线的关键时候,站里徐孟军和李元春两人年纪轻,又是关中人,不熟悉山里的路,我几次想请假,但欲言又止,最终没有开口。我知道自己一旦请假,那份工作任务又将落到孔兵的身上。可细心的孔兵还是看出了我的心思,孔兵说:“谭大哥,有啥事吧?”我支支吾吾始终开不了口。孔兵急切地问我:“是不是病了?”看到孔兵焦急的样子,我终于说出了自己准备请假的事。孔兵说:“谭大哥,这是个啥事嘛!你放心地回去吧,等嫂子病好了再来,我不就是多在线路上转几天嘛!”那一次,孔兵硬是在野外巡线整整半个月没有回家。就在孔兵牺牲的前一天晚上,刚刚从县电力局维检站调到城关供电所的孔兵和战友们连续作战,排除主干线路故障,直到深夜。
周安伦(宁陕县电力局职工) 我虽然到电力局工作不到两个月,却与孔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为人随和,对我帮助很大。对于他的家人来说,永远失去了一位最爱的亲人,他那才6岁的孩子永远失去了父爱,怎不让人悲痛欲绝?我养好伤后还可以继续工作,可孔兵却永远地走了……
孔兵母亲 儿子十分孝顺我们,我老伴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胃病,我自己又有中风症,时常半身麻木,只要儿子一有空就回来给我们挑水,星期天经常带着我到几里外的县医院看病。
徐燕(孔兵妻子) 我在土地梁电站工作,距县城40多千米,一年到头回来得很少。每次我一回来,孔兵只要在家,都要忙前忙后地为我做一顿好吃的。结婚6年来,他自己连早点都舍不得吃,把省下来的钱买我最爱吃的菜捎到土地梁去,还给我买衣服,可他自己一年到头都舍不得换身新衣服!他说他常年在外,欠我很多,感到内疚!每次我从土地梁回来,他只要有时间就带着我去看我的父母。现在,他走了,我才想到,在我印象中,他从没想过自己啊!谁知,短暂的相见竟成永久的诀别。
宁陕县文化馆郭馆长 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孔兵同志挺身而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不仅是你们的骄傲,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全县人民的骄傲。宣传和弘扬这种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的职责。在这次演出前,原剧中扮演“局长”的演员不小心把脚给扭了,县委、县政府给我们下了军令状,要求尽快替补,绝不能耽误演出。现在这个角色由我接替,昨晚我们一直排练到凌晨3点。我们不会辜负领导和大家的期望,不但要把节目演好,而且要像你们农电人那样,始终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
王尊良(旬邑电力局书记) 《生命的故事》揭示了生命的意义。生命是可贵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当生命中有闪光的亮点才显得美丽壮观。孔兵,一个普通的职工,他用实际行动和宝贵的生命忠实地履行了一名电力职工的神圣职责,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当孔兵的妻子知道丈夫被泥石流吞没,以身殉职的噩耗后,痛不欲生。一个年仅36岁的生命匆忙地离开了年迈的父母和脆弱的妻儿,离别了他朝夕相处的战友,告别了自己热爱的岗位。孔兵同志临走时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是还有新的抢险任务。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纯美无邪的生命让人感到由衷的敬仰,短暂而又平凡的生命让人感到了绚丽夺目。孔兵是英雄,他在困难面前毫无退缩,勇往直前;孔兵是模范,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地电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孔兵用生命去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用生命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用生命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了一座陕西地电人的丰碑!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和动力为支撑。向孔兵同志学习。
杜芬强(宁强电力局党支部书记) 观看小品《生命的故事》后,心情激动,泪水盈眶、思绪万千……《生命的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起伏的情节,感人的场面,讲述、讴歌了孔兵在2003年“8·29”抗洪救灾中以身殉职的真实场景,令人回味,催人奋进。孔兵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精神却万古长存,永远激励1.2万地电人搏击市场、服务客户、开拓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奉献智慧和力量。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省局党组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认清形势,审时度势,及时在全系统领导干部中组织开展了思想政治建设教育活动。通过做报告、专家授课,剖析案例进行了宗旨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抓根本、强素质、夯基础、铸辉煌。开展教育活动,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严明党的纪律,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领导素质与政治素质,班子建设与企业发展,教育活动与工作落实等关系。我坚信,有省局党组的英明决策,有孔兵精神的鼓舞,地电事业会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