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与发展中快速前进[1]——2002年陕西地方电力工业发展综述
2002年,我省地方电力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改革与发展为主线统揽全局,克服电力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知难而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继续顺利发展。
电力建设快速推进。农网改造工程一期投资计划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全年投运35千伏至110千伏变电站43座/34.9万千伏安,线路1138千米。半数以上的县完成了10千伏、0.4千伏改造一期任务,低压电网改造面达到了61%,完成网改的地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了同价。镇坪县结束了无大电网供电的历史。县城电网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完成。完成送电到乡工程投资1873万元,解决了1万多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电网运行水平明显提高。针对地电系统近两年新增大量输变电设施的实际,切实加强运行管理,充实修试力量,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在实施电网改造项目时,注意优化电网结构,缩短供电半径,提高输送能力,降低了电网损耗,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促进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企业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电力营销不断改进。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需求侧研究和管理,努力寻找和培育新的电量增长点。采取灵活措施和合理的优惠政策,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稳定和扩大电力市场,宝鸡、延安、咸阳在争取客户上做了非常有益的工作。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强化基础管理,改善设施条件,促进了供电所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成规范化供电所117个。农村电力资产移交步入正轨,农村电力营销更加趋于规范,农电体制改革验收自查顺利完成。
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强化资产经营考核管理,完善风险抵押金制度,提高经济活动分析水平,加强财务分析,落实考核责任,切实控制成本,经营目标顺利实现。全年售电量完成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8%;综合线损率完成8.77%,同比降低0.36%;销售收入完成19.11亿元,同比增长16.4%;实现利税1.01亿元,同比增长14.5%。多种经营实现收入5.43亿元,实现利税约5300万元。
安全与稳定形势平稳。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强化安全宣传教育,以主网、网改施工、农村低压用电及交通安全为重点,狠抓安全管理。全年未发生职工人身死亡事故,未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农村人身触电伤害事故大幅度下降,主网事故、交通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完善维护稳定工作制度,落实责任制,注意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强化综合治理,职工队伍和内部治安保持稳定。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进展。紧紧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这条主线,以企业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四有”新人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和思想作风整顿,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工作水平有了显著改善。狠抓党组织日常工作规范化,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与时俱进的战斗堡垒。深化党风党纪教育,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办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稳步推进。加大考核力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截至目前,已有50%的单位建成省级文明单位和文明示范单位,85%的单位达到了市级文明单位。特别是在全省“创佳评差”活动中,连续三年获全省“最佳厅局”称号。
抗洪救灾取得了胜利。面对6、7月份佛坪等地百年不遇的暴雨洪灾和全系统21个县不同程度受灾,电力设施损失惨重的紧急情况,及时组织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洪抢险,广大电力职工艰苦奋战,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各地灾区供电,系统职工纷纷捐款捐物,为全省的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2003年,陕西省农电管理局将继续以改革与发展为重点,组建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加快内部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全新的企业体系和运营机制,加快电源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任务,积极实施县城电网改造,努力将地方电力建成我省具有很强竞争实力的现代电力企业集团。
【注释】
[1]原载《2002年陕西年鉴》《2002年经济贸易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