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有过播种希望的期盼
时间是一把尺子,丈量着走过的道路。道路是一册书籍,记录着奋进的足迹。《榆林电力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磨砺,在电力事业的发展中前行,在开拓创新的奋进中成长。
1990年以前,由榆林供电局宣传科主办的《供电简报》为16开铅字油印内部刊物,不定期出刊。
1991年1月25日,《供电简报》更名为《电力简报》,并由刊物型改为8开2版报纸型,每月出刊一期。采用电脑打字、横向编排、剪贴复印方式出刊,报头字体为电脑输出楷体。每期印制300份,发行范围为榆林供电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它便是《榆林电力报》的前身。我是当时唯一的报纸编辑。《榆林电力报》举着蹒跚的步子迈出了第一步,砥砺前行。
1991年3月,府谷县电力局成立通讯报道小组,组长由该局党支部书记康振林担任,并选聘7名通讯员。这也是榆林电力系统成立的第一个通讯报道小组,标志着《榆林电力报》通讯员队伍建设开始起步。
1991年4月18日,报纸出刊第四期时,报纸由横向编排改为竖向编排,信息容量得到扩展。时任榆林供电局宣传科科长刘志强题写了报头。
1991年11月,榆林电厂、神木县电力局、横山县电力局、榆林电建公司等单位先后成立通讯报道小组,《榆林电力报》通讯员队伍开始逐步壮大。
1992年元旦,《电力简报》更名为《榆林供电报》,规格仍为8开2版月报。报头采取集字的方式组合而成,其中的“榆林”由刘志强书写,“供电报”则由其他报刊摘录。
1992年1月,编辑部评选出1991年度宣传报道先进集体和优秀通讯员,并通报了各单位来用稿情况。府谷县电力局通讯报道小组获先进集体,张发祥、杨阳、牛保利、郭红卫获优秀通讯员。

1991年时的《电力简报》报头

1991年4月,时任榆林供电局宣传科科长刘志强为《电力简报》题写的报头

1992年时的《榆林供电报》报头
1992年2月,编辑部评选出《榆林供电局行政1991年10件大事》《榆林供电局党委1991年10件大事》。《供电简报》更名《电力简报》入选党委10件大事。
1992年7月,著名摄影家陈宝生为《榆林供电报》题写报头。
1992年12月29日,《榆林供电报》出版榆林供电局建局20周年纪念专刊,版面为4开4版,由榆林报社承印,极大提升了报纸质量。时任榆林供电局党委副书记刘志强题写报头。同期,介绍榆林电力事业发展史的电视专题片——《塞上之光》摄制完成。
1993年3月,《榆林电力报》对各单位成立通讯报道小组和来用稿情况进行了通报。
1993年7月,榆林供电局给编辑部配置一台摄像机。9月,结合《榆林电力报》所刊登内容,录制了一期《榆林电力新闻》节目,并于9月15、16日晚在局闭路电视上播放。由我和任海容主播,张新林摄像,播送新闻18条,时长25分钟,播出后得到领导和职工好评。
1993年10月,榆林供电局团委举办了“市场经济讲座暨通讯员培训班”,我受邀为学员专题讲解了新闻写作有关知识,为团委《求索》杂志和《榆林电力报》培养通讯员队伍。

1992年7月,著名摄影家陈宝生为《榆林供电报》题写的报头

1993年2月,时任榆林供电局党委副书记刘志强为《榆林供电报》题写的报头

1994年1月1日启用至今的《榆林电力报》报头,由时任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王巨才题写
1993年11月16日,为配合报纸改版,编辑部召开了创刊恳谈会,请大家评头论足,出谋划策。榆林供电局局长郑思信、党委书记康万珠、工会主席刘继业、党委副书记刘志强等领导参加会议并讲话。与会40多人畅所欲言,他们从办报宗旨、报纸风格、栏目设置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热情的鼓励、殷切的希望,给了我们巨大的鞭策,也激励着我们加倍努力,为广大电力职工提供充实的精神食粮。
1993年12月,时任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王巨才为《榆林电力报》题写报头并题词。
1994年元旦,《榆林电力报》创刊。陕西省农电管理局、西北电管局政治处、榆林地委宣传部等全国66家单位发来贺电贺信,省、地领导题词祝贺。报纸确立为榆林供电局和榆林地区电力工业局机关报,也是榆林地区电力系统出版的一份行业性报纸。同时,确立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和传播知识,为榆林电力系统′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报方针。创刊后的《榆林电力报》为4开4版半月刊,由榆林报社组版胶印,每期印刷2000份,发行至全区电力系统各单位。报纸编辑人员增加到2人,通讯员队伍不断壮大,从此,《榆林电力报》拉开了新的篇章。
1994年5月,采用CI理论,我为《榆林电力报》设计了报徽,增加了报纸的现代意识和鲜明个性,这在当时全国报刊中还为数不多,可谓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1994年9月5日,经榆林供电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同意给《榆林电力报》申办刊号划拨专项费用6000元。
1994年11月16日,中共榆林供电局委员会向榆林地区文化局报送了《关于创办〈榆林电力报〉登记注册的申请》(榆供电党发[1994]第36号)。
1994年12月1日,中共榆林供电局委员会下发了《关于组建〈榆林电力报〉通讯员队伍的通知》(榆供电党发[1994]第46号)。文件规定,从1995年起,宣传报道工作将与各单位责任考核制挂钩,并作为年终评选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依据。
1994年12月13日至15日,编辑部举办了“榆林电力报首届新闻学习班暨通联工作会议”。来自全区电力系统18个单位的50余名党支部宣传委员和各单位骨干通讯员参加了培训。榆林供电局党委书记康万珠到会讲话,并向6名优秀通讯员、15名“星光杯”“求索杯”征文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品。局党委副书记刘志强作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讲座、我做了《新闻写作要领》讲座。同时,召开了座谈会并做了经验交流。报纸编辑人员增加到3人。
1995年4月15日,榆林地区文化局向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报送了《关于创办内部报纸〈榆林电力报〉的申请》(榆地文新出发[1995]06号)。
1995年5月24日,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局对报刊清理整顿的要求,榆林地区文化局向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再次报送了《关于内部报纸〈经济生活报〉自动停刊的报告》(榆地文新出发[1995]07号)。报告明确,《经济生活报》停办后,同意榆林供电局创办内部报纸《榆林电力报》。
1995年4月25日至27日,西北电力报刊协会(中国电力报刊协会西北分会)在陕西秦岭火电厂成立,《榆林电力报》成为陕西供电系统唯一一家被接纳为会员的单位,我被推举为协会理事。
1995年5月15日,我被榆林供电局党委任命为《榆林电力报》主编,编辑部人员增加到4人。
1995年6月20日,经过我们一年半时间的辛勤努力,报请省、地审查批准,正式获得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颁发的《陕西省内部报刊准印证(第0375号)》。同月,我参加了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在西安举办的首期内部报刊总编培训班,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上岗合格证书。
1995年8月6日,榆林地委宣传部、地区文化局在榆林报社召开了全区报刊负责人会议。我参加了会议并向省、地领导汇报了《榆林电力报》正式创刊的准备工作情况。他们对报纸在定位、资金、人员、栏目等方面的落实情况给予肯定,希望珍惜获得的报纸刊号,努力办成领导满意、读者喜爱、同行赞许的报纸,为榆林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995年8月8日,《榆林电力报》出版“试刊号”,“大容量、新视觉、多层次、专业化”的办报风格、办报特色逐步走向成熟且初具规模,在系统内外产生较为广泛影响。
1995年10月1日,《榆林电力报》正式创刊。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西北电力集团公司、陕西省农电管理局等111家单位发来贺电贺信。从此,《榆林电力报》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1996年1月,榆林电力系统1995年10件大事揭晓,《榆林电力报》创刊入选。
1996年后半年,编辑部人员增加为5人,通讯员网络初步形成,配备了3部BP机。
1997年1月1日,《榆林电力报》第四版“大漠”文艺副刊开版,开辟了“五弦琴”“塞上柳”“五味人生”“光与影”等栏目。
1997年2月,我主持榆林供电局宣传科工作,除办好《榆林电力报》外,还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内外宣传工作等职责。
1997年开始,榆林供电局划拨专项费用用于《榆林电力报》编辑发行,同年购置微机一台,照相机两部。
1997年4月、5月,《榆林电力报》先后两次在系统各单位聘任特约通讯员40名。
1997年8月,榆林电网建网20周年宣传报道领导小组成立,编辑部承担重任。
1997年10月29日,陕西省农电管理局政治处组织召开了“榆林供电局宣传工作专题会”,政治处处长张志诚主持会议,副处长李志强、干事朱龙蛟、雷一霁,以及供电局吕少波、张建芹和我参加了会议。省局副局长颜宗智代表党组莅临会议并作重要指示,他对供电局宣传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和表扬,他认为,供电局宣传工作做得“扎实、细致、有效”,《榆林电力报》办的消息“新”、内容“实”、版面“活”、感觉“亲”。会议决定,省局划拨11万元资金,支持《榆林电力报》发展壮大,开设“陕西农电”栏目,扩大发行范围。
1998年1月,《榆林电力报》在第三版开辟“陕西农电”专栏,不定期编发。报道内容面向全省农电系统各个单位,报纸发行范围扩展至全省农电系统66县各班站。报纸的知名度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998年3月,《榆电迎新春,红火闹古城——榆林电力系统1998年春节秧歌掠影》专题片摄制完成。《榆林电力报》同期刊载专版文字图片报道。
1998年10月7日,榆林供电局新闻中心成立。中心配置了新闻编辑机,采编实现微机化办公,极大提高了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通讯员队伍不断壮大,达到近百人。
《榆林电力报》经过8年的不断探索和追求,其专业性、行业性、地域性、品格性特征明显。在遵循新闻价值规律和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础上,努力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读者、贴近实际,把读者的需要,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对内宣传加油鼓劲、凝聚共识,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注重舆论引导,突出时效质效。对外宣传以树立形象、扩大影响、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氛围为己任,致力于展现企业的责任担当与使命赋予。始终坚持“七个一”(一个好标题、一个好头条、一篇好言论、一幅好照片、一个好栏目、一个好版面、突出一个中心)的办报特色。从报纸的版面来讲,四个版面基本形成固定版次,一版为要闻版,二版为经济、农电版,三版为政教、文体版,四版为“大漠”文艺副刊,有固定栏目20多个。版面设计新颖活泼、色彩明快绚丽、格调清新纯朴,主题严肃突出,各栏目内容丰富多彩,充分体现出浓郁的企业文化特色。从影响范围上来讲,报纸受到陕西地方电力广大职工的喜爱,对于弘扬企业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员工的号召力、凝聚力,增加激励效应、约束效应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你会发现《榆林电力报》时刻与祖国同行,时刻与企业共成长。她前行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关心和支持;她前行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读者的厚爱和搀扶;她前行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同仁的奉献和付出。她与社会、企业同体共生,感恩相伴,是他们给了我们站稳脚跟的根基,给了我们枝繁叶茂的营养,给了我们稳健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