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有过收获硕果的喜悦
榆林电力报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宗旨,一代报人心系群众,无私奉献,执丹青铁笔,书翰墨华章,奏时代强音,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电力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榆林电力报》的首任主编,我为之欣慰,也为之骄傲。回忆悠悠过往,在《榆林电力报》编辑部工作的8年,是我生命中的一段黄金岁月。那时的我,一腔豪情壮志,白天采访,晚上写作。每当自己编辑、采写的文章见诸报端时,其中的每一道痕迹都凝聚了我的苦与乐,这种心情是难以言喻的,这份追求也是极其诚挚的。
1990年11月,我的一组(三幅)摄影作品《尝尝看》,获“榆林电力系统摄影书画比赛”二等奖,并被选送参加“陕西省电力系统摄影书画展”。
1991年4月,《榆林报》第1版刊登了我与榆林报社记者李德忠采写的《这里高奏主旋律——榆林供电局学雷锋树新风纪实》通讯,全文1300多字,这也是榆林电力报通讯稿件第一次在市级报刊上予以发表。
1992年4月22日至23日,陕西电力系统通讯报道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榆林供电局通讯报道组受到通报表扬,我被评为1991年度优秀宣传干部。同期,我被西北电管局政治部评为1991年度陕西电力系统优秀通讯员。
1992年11月17日,《陕西日报》第六版刊登了我与陕西日报记者赵岩、刘东明采写的《肩负着老区人民的重托——来自榆林供电局的报道》,全文1800字多字,这也是榆林电力报第一次在省级报刊上发表的通讯作品。
1993年10月30日,《榆林报》第二版刊登了我采写的《农民不再骂“电”》通讯。
1993年,榆林电视台评选好新闻,由我和杨国怀采写的消息《榆林市电力局减轻农民负担23万元》获二等奖。
1994年元旦,《榆林电力报》正式创刊。省委原宣传部部长王巨才、原省农电局局长郭永平、原地委书记李凤阳为本报创刊题词,王巨才部长还为本报题写了报头。

时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王巨才的题词
1994年第1期《西北电业职工》杂志,刊载了我和高天宇采写的《风起于青萍之末——榆电人“三改”心态实录》纪实通讯。
1994年4月25日,《榆林报·半月刊》第四版刊登了我的摄影作品《童趣》。
1994年5月26日,《西北电力报》第二版刊登了我和高天宇采写的《蓄意破坏,国法不容;一行恶棍,认罪伏法》新闻稿。
1994年6月30日,《经济生活报》第一版刊登了《陕北最大火电厂机组加紧建设》新闻稿。
1994年8月,《榆林电力报》与榆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榆林法院报》合办了“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备犯罪活动专刊”。
1994年10月,再现榆林地区开发者、建设者求索、奋斗、奉献风采的报告文学集《开发潮》一书,由陕西省科技出版社出版。我采写的报告文学《明珠闪耀黄土地》入编。
1994年11月12日,《榆林报》第四版刊载了我采写的《神木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纪实通讯。

时任陕西省农电局局长郭永平题词
1995年2月,由榆林地委宣传部、榆林报社、榆林地区作协等6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信天游文学奖大赛”揭晓。我采写的报告文学《窟野河畔播明珠》获二等奖,高天宇采写的报告文学《刻在大地上的脚印》获三等奖,并入编《走向彼岸》一书。

时任中共榆林地委书记李凤扬题词
1995年4月,西北五省(区)电力好新闻好作品评选活动揭晓,编辑部选送的4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我采编的《闯王故里雄风重振,村村通电全区首家》获消息类二等奖,《全区农电最高限价取得实效》获消息类三等奖,《榆电人“三改”心态实录》获通讯类三等奖,与高天宇合作的《甘做黄牛勤耕耘》获通讯类三等奖。
1995年6月,中国电力报刊协会在江西省万安水电厂举行1994年度全国电力好新闻好作品总评会。全国100多家报(刊)社选送的300余篇作品参加了评选。我采编的《闯王故里雄风重振,村村通电全区首家》获消息类二等奖,与高天宇合作的《榆电人“三改”心态实录》获通讯类三等奖,两稿件同获编辑奖。
1996年2月21日,《榆林报·能源开发版》刊载了我和榆林报记者艾艳菊采写的《熠熠明珠落塞上——“八五”期间榆林电力建设成就综述》。
1996年3月13日,《榆林报·能源开发版》第二版刊登了《榆林市电力局“三为”服务达到部颁标准》通讯报道。同期,在榆林人民广播电台予以播出。
1996年4月,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对1995年度陕西省内部报刊进行评审,在673种内部报刊中,评出一级(优秀)内部报纸160种,《榆林电力报》被评为一级(优秀)内部报纸。
1996年4月3日,在《榆林报·能源开发版》第二版刊登《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访谈录。
1996年4月17日,在《榆林报·能源开发版》第四版刊登《电力法》宣传专版。
1996年5月8日,《榆林报·能源开发版》第四版刊载了我采写的《山沟沟里升起不落的“太阳”——子洲县实现村村通电纪实》,第一版刊载了我和王为民采写的消息《延安330千伏线路南段工程建设拉开序幕》。
1996年8月,我的摄影作品《凝思》,获“榆林电力职工第五届文艺作品比赛”一等奖。

陕西省文联主席
为《榆林电力报》文艺副刊“大漠”题字
1996年9月18日,《榆林报·能源开发版》第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榆林供电局新领导班子“约法八章”》新闻稿。
1996年11月,在不断探索、实践、积累的基础上,我撰写了《办好〈榆林电力报〉刍议》论文,作为参加陕西省农电管理局政工类中级职称评审论文之一,受到评委的好评。
1996年12月,陕西省文联主席
莅临榆林采风,为《榆林电力报》文艺副刊“大漠”题字。
1997年4月,西北五省(区)1996年度电力好新闻好作品、1995—1996年度优秀报刊评选活动在宁夏银川揭晓。《榆林电力报》入选10家优秀报刊候选行列,获得鼓励奖。编辑部选送的3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我采编的《民以食为天》获图片类二等奖,《小太阳从山沟里升起》获通讯类三等奖,张建芹采编《榆林供电局新领导班子提出“约法八条”编后话》获言论类三等奖。
1997年9月10日,《榆林报·能源开发版》二、三版刊载我采写的《在强劲的高原雄风中创造辉煌——榆林电网20年创业纪实》通讯,第一版刊登了《榆林供电系统喜迎建网20周年》新闻稿。
1997年9月26日,《陕西日报》第15237期头版头条,刊载我和陕西日报记者刘仲平采写《揭开榆林电网新的一页——榆林电网20年创业纪实》通讯。
1997年9月29日,《陕西农电安全简报》第五期(总第39期),专刊登载了榆林供电局开展安全活动的4篇通讯稿。
1997年10月,陕西省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型画册《今日榆林》,我提供的7幅新闻图片入编。
1997年11月,我撰写了专题片《大漠明珠——庆祝榆林市电力局建局20周年》脚本,经榆林电视台摄制完成后,予以连续播放。1997年12月10日,《榆林报·能源开发版》刊载我和榆林报社记者何志刚采写的《播撒电业真情
温暖一方百姓——榆林地区电力系统扶贫济困纪实》。
1998年2月,榆林地区电力工作会议胜利召开,宣传科被榆林供电局评为“文明科室”。我本人因在宣传榆电,增强企业知名度和提高企业社会地位方面做出贡献,获得嘉奖。
1998年3月,我被榆林县广播站评为优秀通讯员。
1998年4月30日,《榆林电力报》第二版全文刊载了我撰写的《来自鄂尔多斯的报告》调研报告。
1999年2月,榆林地区电力工作会议胜利召开,宣传科被榆林供电局授予“先进单位(科室)”。
1999年3月,西北五省(区)电力好新闻好作品评选活动揭晓。编辑部选送的3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李林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获图片类二等奖,吕少波、张建芹、郭亮合作的《融融电力情,款款暖人心》获通讯类优秀奖,吕少波采写的《赵杰臣等领导来局检查指导工作》获消息类优秀奖。
2000年8月,《榆林电力报》创刊5周年,陕西省农电管理局发来贺信:“《榆林电力报》是省属农电系统唯一的内部报纸。通过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报道面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在塑造企业形象,建设企业文化,传播精神文明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供电局特邀我参加有关纪念活动,由于当时正在陕南安康出差,未能成行。我怀着激情给他们发去了贺电:“五年浓墨写甘苦,一纸深情寄明天。走过的路是美好的,纪念的日子也是新的起点。衷心祝愿《榆林电力报》越办越好!”
物换星移八载逝,长城黄河情悠悠。1999年2月,我调任陕西省农电管理局工作,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感觉顿时溢满心头。在《榆林电力报》成长壮大的8年当中,曾经直接担任编辑的同志先后有:高天宇、白建梅、党允、张建芹、鲁永刚、李林、吕少波、杨飚等同志,其中吕少波、杨飚、张建芹相继担任过报纸主编。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为本部门的工作骨干。当然更离不开榆林供电局历任领导的支持,也承载着刘志强、贾银树等老领导、老同志的传帮带。难以忘记与大家朝夕相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为着榆林电力事业的发展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用力使劲;一起分享喜悦,庆祝成功。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成为很好的同志、同事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