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情——代后记

笔耕情——代后记

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时刻体验生命本体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体验痛苦和快乐的过程,存在于记忆之中能够再现的全部感觉就构成了人生,构成了历史

人生最宝贵的是每天、每年、每个阶段的活生生的经历,它们所带来的欢乐和苦恼,心情和感受,这才是一个人真正拥有的东西。写作是精神生活的方式之一,它会使人更细致地品味、更认真地思考自己的外在经历,仿佛在内心中把既有的生活重过一遍,从中发现丰富的意义并储藏起来。

冬去春来,寒往暑过。我的生命存在方式与写作之梦同构,于是便生成了一片由新闻、文学及论文等构成的精神林带,它也是我辛勤劳动的结晶。这也是我整理、编辑、出版《鑫淼文集》的本真。我只是想通过集结的方式,告诉自己:我的作品是我的足迹,是我工作的积累,我留下它们,是想把易逝的生命兑换成耐久的文字,以此唤回我的记忆,沟通我的岁月,慰藉我的心灵,亦为安于自己的笨拙和孤独。在这里,读懂自己;在这里,珍藏记忆。

文章本是有情物,唯有情真方动人。我所写的,几乎都是自己的亲见亲闻亲历亲感。当你对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到了一定程度时,其实已经不再是对自己这一个体的理解,而是对人性的深度体察与表达。用文字说话,需要用时间来过滤、用激情来沉淀、用心境来酝酿、用学养来储备、用能力来锻造,用心不移乃凝于神,方能成文。

每当我捧着散发着墨香的《鑫淼文集》书稿时,一些场景由黑白到彩色、由片面到立体,清晰起来,生动起来。滴滴往事,恍如昨日,嵌在时光里的笔耕之情,总是能勾起我无限遐思。从笔端流出的汨汨情意是那么的真切感人,每每续来一篇,似乎让人沉浸在了那些过去的岁月中。这才发现,自己思考过的、经历过的,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她们一直静静地藏在我心里温暖的角落,更带给我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

腹有诗书气自华。毋庸置疑的是,诲人不倦的笔耕,会让人享受这种孤独,也会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当自己的文章见诸各种报刊时,其中的每一道痕迹都凝聚了我的苦与乐,这种心情是难以言喻的,这份追求也是极其诚挚的。也只有在秉烛夜书后的那片宁静里,我才体会到此际风也失眠,月也在徘徊,烟也在熏绕。翻阅这套属于自己的“文集”,可以小小陶醉一下:没有辜负时间的厚爱,于是,心海便随书页飞扬……

《鑫淼文集》(新闻卷)是我五卷文集的第四卷,收入本人1986年7月至2018年5月之间撰写的通讯、消息、评论、编辑作品、新闻范例、回忆录等243篇。

感谢陕西日报社原社长尹维祖用他博大的文化胸怀,为本书作序;感谢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名学者肖云儒用他重重的笔墨,题写书名;感谢参与撰稿、支持、帮助我的同志。感谢阅读、借鉴、参考过的所有著作、文章的作者。

《鑫淼文集》(新闻卷)虽已成文,但仍有一鳞半爪之感,难免错谬盲谈,望朋辈海涵。

李新明

2018年8月16日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