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三为”服务 满足农村用电需要

重“三为”服务 满足农村用电需要

农村用电管理体制改革以后,扶风县电力局始终坚持开展电力“三为”服务活动。他们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教育广大农电职工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把让农民满意,让政府放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努力提高为农民、为农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自觉性,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农民,无私奉献。天度供电所把全镇76户特困户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全年累计义务上门服务达230人次。站上还开展了一次向特困大学生齐天成捐款的活动,奉献了农电职工的一片爱心。法门供电站开展了“我是一个用户”大讨论。南阳电管站1998年以来为用户义务架设低压线路50余条、安装用电设备300多台件,积极为40户五保户、贫困户排忧解难。

为农业,不遗余力。黄堆电管站在做好站内工作的同时,把“三为”服务作为一项为当地政府、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工作来抓。在少雨干旱季节,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乡上新打的9口深机井免费架设了线路,同时为敬老院义务装灯架线,为全乡6户特困户免收电费195元。召公电管站利用中小学校“三夏”放假之机,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城关电管站每年从5月初开始,抽调27名电工,组成4个专业队,对全镇100多个中心麦场进行全面检修巡查。

为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建和乡是依靠井灌的一个乡镇,又是县上万亩辣椒基地,1997年第二季度遭受了该乡历年来少有的大旱,当时争水、争电矛盾非常突出。为了不耽误农时,确保抗旱用电,站上一班人坚持24小时值班,做到用户有事随叫随到。7月中旬,建和乡夏家村民小组一台抗旱变压器低压桩头接点被烧断,20多台大小水泵停止运转,村民们心急如焚。站上得知情况后,迅速前去抢修,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供电。

几年来,扶风县电力局通过实行农电体制改革,加强农电管理,使全县的农电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推动了县城经济的蓬勃发展。

稳定了农村电价,密切了政府部门与群众的关系。农电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全县农村电价稳定在上级规定的范围之内,过去的“三乱”“三电”现象消除了,群众对电力部门的信任度提高了,因电价电费上访的事件在全县再未发生。

稳定的电价,高质量、高可靠率的电力供应,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由于电价稳,电能有保证,大大激发了农民兴办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信心,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大棚种植随处可见。外地商人也纷纷来扶风投资办厂,推动了全县经济的蓬勃发展。

农村经济繁荣,增加了供电量,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1998年在全国国有企业普遍不景气,扶风县风调雨顺农灌用电量下降的情况下,扶风县电力局售电量仍然与1997年持平,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扶风县电力局的实践证明:实行农电体制改革,加强农电管理,是农电企业实现“人民电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由之路。

【注释】

[1]此文为1999年12月22日新华社与陕西省农电管理局在北京主办的“决不把黑暗带入21世纪”新闻发布会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