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有过生发传播的印记
《榆林电力报》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办报宗旨,采编人员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忠实地记录了陕西地方电力不断前进的坚定步伐,为世人留下了生动、真实的历史记录,用数以万计的新闻作品构筑了一座弘扬陕西地方电力人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历史丰碑,为党的新闻事业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弘扬企业精神,讴歌时代风流。1993年7月1日,为大力弘扬共产党人的正气,报纸编发了《他们为党旗添光彩》报道,集中反映了榆林电力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1994年5月,榆林市电力局任锦彪被电力部授予全国电力战线劳动模范,编辑部对他的先进事迹及时进行采编,形成《洒向电业一片情》通讯,并配发《奉献有功,先进该褒》短评,专版予以报道。1995年11月1日,榆林发生特大车祸事故,造成5人死亡、3人重伤、7人重轻伤,我及时对参与抢险的2名电力职工进行了采访,及时刊发了《客车燃烧时……》通讯稿,并配发《韩健、王志强,好样的!》短评,颂扬他们的高尚品德。1997年3月,根据职工支田瑜同志的先进事件,报纸编发了《见义勇为救儿童》的通讯和《挖掘精神资源,弘扬人间正气》的评论员文章,为全区电力职工树立了良好榜样。1997年5月,府谷县电力局丁孝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报纸及时编发了《一个“老黄牛”的足迹》的通讯和《让先进模范香起来》的评论员文章,歌颂了他无怨无悔献身电力事业的高尚情怀。1997年7月,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6周年,全国人民喜迎香港回归之际,报纸编发了“喜迎明珠还禹甸,发奋图强兴榆电”专刊,全面报道了榆林电力系统党员争先创优情况。1998年3月,我根据“榆林供电局1997年度精神文明八大先进事迹”之一的《敬老谱新曲——赵治斌、陈珍夫妇》短文,经过深度采访,写成了纪实通讯《悠悠孝子心——榆林供电局赵治斌、陈珍夫妇爱心孝母纪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先进人物事迹代表责任、担当、真诚、正义、勇敢、坚强、廉洁、孝悌……它们聚会在一起,就是《榆林电力报》的核心价值观。

《榆林电力报》报徽

《求索》刊徽

各类大赛、系列报道标识
围绕企业中心,把握舆论导向。1992年12月,围绕榆林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问题,我通过调研,采写了《榆林电力紧张,出路何在?》一文,在《榆林电力报》发表,为生产经营献计献策。1993年11月,国有企业“三改”犹如晨钟暮鼓,针对干部职工在冲击波中思索、彷徨的状况,我们采写了《榆电人心态实录》一文,倡导职工以正常心态、健康心理面对改革。1994年4月,围绕国家严重偏低的指令性电价问题,我们及时在报纸“改革论坛”栏目,编发了由时任陕西省农电管理局副局长贾长青撰写的《浅谈电价改革的思路》文章。1993年3月,为贯彻落实全区电力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编发了“安全生产专版”,通过消息、通讯、曝光台、访谈、评论等形式予以宣传,积极促进安全工作的落实。1995年11月,电力部开展规范服务用语,提高服务质量活动,我们及时编发了专版,号召广大职工自觉使用文明服务用语,争做文明服务楷模。1995年11月,针对榆林电力系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根据榆林供电局部署,我们对领导及时进行采访,在报纸头版头条以《在正视困难,战胜困难中求发展》为题予以刊登。1996年1月,供电局全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事关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通过专题采访,对有关政策予以解答,消除职工顾虑。1997年7月,榆林旱情严重,灌溉当急,供电紧张,供电局舍小家为大家,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基本解决了区内的抗旱用电。为此报纸与榆林报社记者合作,在《榆林报》刊发了《为了大地的丰收——榆林供电局全力保障抗旱供电纪略》的通讯。
塑造企业形象,促进新闻繁荣。1991年7月、1992年5月,与榆林供电局工会、团委联合举办了两届职工“卡拉OK”大赛,及时报道大赛活动情况。1993年6月,与榆林供电局“三改”办公室、团委联合举办了“三项制度改革”有奖征文大奖赛。1993年8月,与局小火电办联合举办了“神木电厂扩建工程图片巡回展”。1994年4月至8月,与局工会联合举办了“星光杯”人物通讯有奖征文活动。1994年6月起,与局用电科共同开办“用电咨询”栏目。1995年5月,按照《陕西省农电管理局执行部颁工资标准与技能工资入轨运行实施办法》文件精神,就职工关心的焦点问题,对局劳人科进行采访,在“焦点访谈”栏目中予以及时发表。1996年1月,与横山县电力局合作,刊出了《风雨兼程二十载,心血再铸新辉煌——横山县电力局20年历程回顾》通讯报道。1996年2月21日,《榆林报·能源开发版》刊登了通讯《熠熠明珠落塞上——“八五”期间榆林电力建设成就综述》。1996年5月,与《榆林报·能源开发版》共同开办“企业忧思录”栏目。1997年度,与榆林电视台联办“经济大观”栏目。1997年7月至1998年4月,与供电局精神文明办联办“讲文明,树新风”“精神文明建设采风”栏目。1997年8月至1998年2月,与局安监科联办“安全生产大家谈”栏目。1997年11月,与榆林市电力局合作,报纸出刊了专版,刊登了《塞上明珠——榆林市电力局成立20周年纪实》通讯报道,11月15日,《榆林报》予以了刊载,并形成电视专题片在榆林电视台播放。1998年5月,与局组织科联办“基层换届选举问答”栏目。
揭露讽刺时弊,加强舆论监督。1993年8月,针对全区电力安全生产严峻形势,利用报纸“警钟长鸣”栏目,刊登了4起严重违章作业事故,并配发了《关键是狠抓落实》评论员文章。1993年9月,榆林供电局对干部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偷生问题的30人给予政纪和一次性罚款处理,我们及时刊登了《我局查处干部职工超生问题》消息稿。1994年10月27日,《榆林报》“读者之声”刊载了《请管一管不合理的农用电收费》后,供电局领导十分重视,随即派调查组进行认真调查核实,最终促成问题的解决。编辑部积极与调查组配合,向《榆林报》反馈了《核实事实,有错必纠 榆林供电局重视舆论监督》的稿件,并在11月24日《榆林报》予以了刊载。1995年8月8日《榆林电力报》在第三版“建议·呼声”栏目中,刊登了《请解决职工洗澡难问题》的读者来信,促成供电局机关职工浴室改造后重新开放。1995年11月1日起,榆林电力系统为了加强行风建设,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取消了内部职工用电优待制度,我们及时编发了消息《电价面前人人平等》,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1997年12月,邀请地方宣传、物价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定边县砖井乡尹区村用电混乱问题进行了公开自我曝光,并摄制成《盼来的烦恼》3集系列报道片,在榆林电视台播放。1998年3月,报纸采编人员深入神木跌大10千伏配电线路现场进行采访,采用文图并茂的方式,刊登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现状令人担忧,整改刻不容缓》的纪实通讯,极大促成了这一历史问题的解决。1998年4月,报纸对获得榆林地区1997年度“创佳评差”竞赛活动相对后进单位的靖边县电力局大新供电站予以曝光。1998年4月,“职工论坛”刊登了《没有政绩是最大的毛病》文章。报纸通过“读者来信”栏目,先后刊登《不允许街头私拉乱接电线》《电杆上的广告要不得》等10余篇稿件,以此宣传电力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用电秩序。
拓宽信息渠道,开展系列报道。1995年10月至1996年10月,与陕西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延榆工程指挥部联合举办了延榆330千伏工程系列报道,先后刊登消息、通讯、图片等30余篇,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建设者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1996年2月16日,配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电力法》的出台,报纸对《电力法》予以了全文刊载;4月1日《电力法》正式实施,报纸又编发专版,刊载了通讯《〈电力法〉出台始末》、评论《坚决贯彻〈电力法〉》等文章,并开设了“《电力法》知识问答”栏目;4月17日,在《榆林报·能源开发版》第四版刊登《电力法》宣传专版;5月1日,刊载了“《电力法》百题知识竞赛”。通过宣传,使《电力法》进一步深入人心,增强了“依法办电,依法管电,依法用电”观念。1996年10月,榆林电力系统举办了规模空前的第三届职工技术比武活动,报纸出版专刊予以了报道,通过跟踪采访,及时编辑,刊登各类稿件20余篇(件),充分发挥了宣传工作的鼓动、激励作用。1996年11月,报纸开设了“陕西农电”专栏,报道范围由榆林扩大到全省农电系统各单位。在2年时间里,先后刊登了《陕西省农电系统全面推广富平县“政府牵头,全民办电”经验》《泾阳县电力局实行农电管理集中坐台收费》《我省村村通电工程点亮农民致富长明灯》《省农电系统7年减轻农民负担6500万元》《周至群众用上安全明白放心电》等新闻稿件50余篇。“陕西农电”专栏进一步增进了陕西农电系统各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报纸的知名度。
掌握新闻规律,注重内涵提升。办一张报纸难,办一张好报更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新闻的思想性、艺术性、战斗性的有机融合。坚持寸版寸金,每文必精,每期必华的原则,遵循精心做好我们职责内每一天的每一件事的工作信条,呕心沥血办好报纸。一是注重观念的更新。引领时尚的“报徽”,短小精悍的“标题新闻”“本期导读”,浓郁地域特色的“大漠文艺副刊”,增加了报纸的现代意识和鲜明个性。二是注重新闻的时效。1998年4月13日夜,采编人员参加了代号为“今晚8点半”的榆林市打击窃电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及时编发了活动消息和《该出手时就出手》评论员文章。三是注重文风的精炼。1992年元旦在报眼位置刊登了这样一则短小精悍的文章:“新的一年,对读者——谢谢!对自己——努力!”虽简极致,却意蕴深远。四是注重标题的锤炼。《资助小儿郎,背起书包上学堂》(通讯)、《抢险救人不留名,可歌可泣真英雄》(通讯)、《安全工作不能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掉在地上》(消息)、《谁知网上电,度度皆辛苦》(评论),这些言简意赅的标题,说出了真谛,揭示了内涵。五是注重立意的深远。按照形势发展和企业需求,围绕企业改革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工作任务,适时开设专栏,出版专刊。1998年2月至6月,连续四期安排专版,刊登“面对挑战实话实说”专题报道。1998年5月16日出版的《榆林电力报》,刊登了“来自基层一线职工的心里话”专版。这些文章反映了职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所思所想所需,为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了舆论支持和思想引导。
注重媒体宣传,建立互动平台。增强企业知名度,加强外部宣传工作,积极向《中国电力报》《陕西日报》《工人日报》《西北电力报》《陕西电力报》《榆林报》《西北电业》《西北电力职工》、陕西电视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榆林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投稿,用稿200余件。广泛与兄弟单位报刊之间开展交流,与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电力报社开展业务往来,与《宝鸡供电报》《咸阳电业报》《唐山供电报》《绵阳电力报》《南宁供电报》《巴州电力报》《榆林高专报》等20余家报纸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以报纸为阵地,注重与读者的互动,自报纸正式创刊起,就开辟了“新闻热线”,“把您知道的线索提供给我们,把您知道的问题告诉我们——(0912)283623转2061”,亲切而直白。1994年7月,编辑部举办了“请帮报纸指个招”合理化建议有奖活动。为使报纸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1996年4月,开设了“讲述榆电人自己的故事”专栏,体现凡人“说家长里短衣食住行,道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之情。在“编辑部吹风”栏目,定期向读者、作者提供报纸报道要点。
建设企业文化,努力办好副刊。1994年4月,副刊开设了“五味人生”栏目,在“编者絮语”中曾这样写道:“在你面对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也许你依然充满可贵的热诚,也许你也具有练达的冷峻,甚至还有令人同情的悲观和沮丧,一个人、一件事,甚至一缕情丝,这些,就是激励你直面人生的精彩核能,拿起笔、抒宏论、阐见解、写沉思,使生旦净丑的真善美、假恶丑穷形尽相……勿怠慢、振笔疾书,‘五味人生’恭候你的大作飘来。”1994年4月至9月,与榆林供电局团委联合举办了“求索杯”文学征文大奖赛。1994年3月,为了弘扬中华礼尚往来的美德,报纸开设了“礼仪广告”栏目。1996年7月,榆林供电局举办了“榆林电力系统职工第五届书法、摄影、绘画、工艺作品展览”,报纸以《光明源自榆电人火热的心》为题,刊载了获奖作品,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情操。1997年1月报纸“大漠”文艺副刊开版后,其题材更加丰富,风格独具特色。刊登的许多作品,有的很抒情,有的很睿智,有的很哲理,有的很恬淡。那些真性情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深厚的黄土、辽阔的大漠、沧桑的陕北,更让人体味到了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