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把黑暗带入21世纪——记陕西省农电管理局

决不把黑暗带入21世纪——记陕西省农电管理

那还是在1989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划了个宏伟蓝图:决不把黑暗带入21世纪。要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让光明普照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和秦巴山区。面对全省还有400万人没有用上电,要完成如此巨大的任务简直无从谈起!刚刚成立的农电局领导们倍感担子的分量。

那时陕西省的电力事业发展现状是,以榆林为中心的陕北,虽然拥有世界级的大煤田、国家级的油田、气田、盐田,可与大网隔绝、自身又缺乏电力供给能力,贫电严重制约着榆林这个陕西经济增长点的发展。陕南有着巨大的水力资源、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且日益引起国内外开发者的瞩目。然而,陕南三地市主网构架没有形成,明珠般散落在秦巴山区的小水电开发没形成气候。陕南资源开发无法加快。

……

一言而蔽之,陕北和陕南经济要发展,关键就在于电。

于是陕西省农电管理局逐步探索、确定了发展战略:建设是发展,改造也是发展,建设、改造、管理并重;大力发展陕北、积极开发陕南(这是他们10年坚持的建设重点)、稳步提高关中(这是改造的重点)、多种形式并举,超越全国水平。陕西省农电管理局于1992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电力扶贫共富工程”,采取依靠省政府支持、贷款、联合办电等多种形式,计划从当年起至20世纪末,分三步走,实现全省乡乡通电,村、户通电率达到97%以上。

陕西省农电管理局的发展战略,得到了当时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再加上省计委、财政、税务、经贸委、劳动、人事、水力、物价等部门的协同支持,以及省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和西北电管局领导的理解、帮助以及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汉中等地市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陕西农村电气化事业开始稳步发展。

10年辛苦不寻常。从1989年省农电局成立算起,省农电局的领导一任接着一任,任任接续着陕西省农村电气化事业发展。首任局长李海亭理顺了方方面面的关系,为农电局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第二任局长郭永平接着提出了大力发展陕北的战略,并克服重重困难,在榆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榆林电源、电网建设的大手笔;现任领导着手推动省属农电系统实现规范化经营,在做好陕北、陕南(巴山电网)两篇大文章的同时,极有远见地启动了关中电网改造工程,开全国农村电网改造风气之先。

10年过去了,陕西省农电管理局走过了充满艰辛、曲折和坎坷的奋斗之路;与此同时,他们的艰辛与努力,换回了全省各级政府以及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换回了陕西农村电气化事业一日千里的个个辉煌。

(原载1999年2月11日《中国企业报》第1525期第4版,山声采编)

【注释】

[1]此系列报道中的三篇通讯是以1999年12月22日新华社与陕西省农电管理局在北京主办的“决不把黑暗带入21世纪”新闻发布会《光明之路——陕西省地方电力发展纪实》(见《鑫淼文集》纪实卷)通稿采编而成,分别发表于《陕西日报》《中国企业报》《当代陕西》《西北信息报》等报刊(详见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