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点灯靠煤油 磨面翻山头[1] 今天:光明撒山乡 脱贫奔小康

昔日:点灯靠煤油 磨面翻山头 [1] 今天:光明撒山乡 脱贫奔小康

府谷县付家墕乡大庙山村经过榆林供电局一年多来的扶持,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付家墕乡领导说:“是供电局的干部职工给我们贫困村带来了幸福和希望!”

大庙山村坐落在府谷县最偏僻的南部山区,是全县出名的贫困村之一。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十年九旱,遇上自然灾害更是颗粒难收。全村59户人家269口人,仅有耕地2000多亩,人均收入仅300元左右,全村绝大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生活主要靠救济。这些困难引起了党和政府的极大重视,1996年初,地、县决定派榆林供电局、府谷县电力局对该村进行重点帮扶。

榆林供电局为此专门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局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先后数次深入到该村进行调研考察。经过与当地干部群众和县上有关部门的交流接触,反复分析论证,领导小组认为,当务之急的任务是解决该村通电通路问题。局长郝鹏飞亲自出马,为该村积极筹措资金,党委副书记陈志希多次深入实地解决存在问题。于是,一场“扶贫共富,通电通路”战役在该村如火如荼地展开。榆林供电局先后无偿为村里提供了12万元通电资金和5万元的通路资金,府谷电力局的广大干部职工顶风雪、冒严寒,加班加点组织施工,村上积极投劳投工,群众热情空前高涨。通电那天,朴实的山里人欢呼雀跃,激动不已,群众激动地说:“我们祖辈几代人的梦,今天让电力职工给圆了,还是共产党领导得好啊!”

通电通路工程实施后,极大改善了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后贫穷的状况得到了初步改变。村里群众新购回电视机35台、录音机35台、其他家用电器40多件;解决了几十年存在的吃水难问题。群众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很大转变,下一步他们准备新修48眼水窖,兴办粮食加工厂,引水上山,山里人正借着扶贫的春风迈向小康。

府谷县大岔乡泉家梁村是榆林供电局今年重点帮扶的贫困村。供电局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今年先后10次到该村进行调研考察,并派扶贫工作队进驻。为使该村早日摆脱贫困,榆林供电局决定,无偿为该村提供8万元资金,彻底解决该村用电难问题。目前,勘察线路工作已经完成,施工准备正在积极进行中,计划今年底架通。届时,将使泉家梁村45户150人彻底告别“点灯靠煤油 磨面翻山头”的历史,同时将有力地促进该村经济的发展。

播撒电业真情,温暖一方百姓。榆林供电局广大干部职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落实了关于“开展经常性捐助活动,支援灾区、贫困地区”的指示精神。通过开展扶贫济困工作,不仅解决了贫困村的生产、生活实际困难,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奔小康的步伐。他们这种处处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行动,使“人民电业为人民,榆林电业为榆林”的服务宗旨,深深地根植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注释】

[1]原载1997年11月26日《榆林电力报》第21期(总新第52期)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