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步入辉煌(1976—1992)

二、高速发展、步入辉煌(1976—1992)

1976年,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榆林电力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77年9月,山西天桥水电站向榆林送电,天(桥)—神(木)—榆(林)110千伏电网投运,极大改善了榆林电网结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1978年,榆林、神木、府谷、米脂、横山实现联网供电,工农业生产始有充足的电能,得到迅速发展。从此,结束了地方性小区域分散供电的局面,揭开了榆林电力史上新的一页。

1981年3月19日,榆林地区电业管理局首次实现安全运行100天。年底,榆林地区12县全部通电。

1982年1月1日,榆林地区电业管理局归西北电业管理局领导,易名为榆林供电局。

1983年3月,榆林供电局首次设计110千伏变电站——绥德变电站。

1989年3月,榆林供电局移交陕西省农电管理局管理。

“七·五”以来,榆林电力工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创历史最好水平。1990年榆林地区供电量达4.35亿千瓦时,5年翻了两番。1992年,榆林地区供电量将突破5亿千瓦时。

经过20年的努力,电网规模不断壮大,电网结构日趋完善。榆林地区先后建成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9条,总长532千米,形成全区的主网架。建成投产9座110千伏变电站,总容量15.4万千伏安;建成投产35千伏输电线路51条,总长1086千米。全区南北10个县(市)实现了联网。到目前,榆林地区236个乡(镇)中,已有228个告别了点油灯的历史,通电率达87%。昔日浩瀚塞北的夜晚,已被繁星般的“夜明珠”装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