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即是过[1]
“不作为”就是将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平庸化,就是程序化的应付。不作为,本是行政主体未履行应尽义务的法律术语。但在法律规定之外的公务活动中,也不乏这种现象。追究“不作为”,意味着对干部业绩评判的根本性变化。对付“不作为”要有经常和有力的监督机制,有广泛参与的监督渠道。
从目前地方电力系统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其主流是好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对系统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有的事业心下降,责任意识淡化,工作漂浮,意志衰退,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应该看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在我们系统领导干部中仍有市场。不少人深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们喜欢的是《菜根谭》,坚守的是中庸之道。于是,身为领导,总结工作,津津乐道的是“基本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没有明显失误偏差”。于是,干部上班就成了“一杯茶、一张报、一坐挨过4小时”的逍遥游。
这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不作为现象,是将工作表现为程序的应付,抹杀创造性的劳动和平庸化交差的区别。这种行为抑制着职工对事业的激情,动摇着人们对发展的信心。
陕西地方电力跨越式的发展,要求各单位各部门,都能出新、出彩、出实绩,如果让这种“无功不是过”的不作为现象继续普遍存在,那么,要求干部转变作风抓落实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无功就是有过。若将我们投身的事业比喻为一场战争,消极避敌、贻误战机,那就是最大的罪过。凡事不进则退,虚与委蛇必然遗祸留患。
教育活动动员会议提出,在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所有这些问题都亟须通过开展领导班子思政教育活动来解决。这意味着,对干部业绩的评判标准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有无“作为”给干部打分,在有效监督和分明奖惩下,让东郭先生不得再混下去。
如何解决“不作为”问题?一靠思想教育,二靠激励处罚机制,三靠经常化的监督检查。“不作为”之所以能牢固而普遍地存在,归根到底还是“铁交椅”的原因。要对“不作为”的处罚真正有效,根本上就得撼动这把“铁交椅”。由曾经对领导干部实际终身制的否定,进一步到对领导干部实际任满制的否定。
要对“不作为”的监督切实有效,这种监督就必须有来自上级的,也有来自职工群众;有经常的、有力的监督机制,有广泛参与的监督渠道。从上到下的监督上讲,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四位一体”督办体系,加大监督力度。并要求,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形成一套抓落实工作机制,要以开展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对领导干部作风整顿。
【注释】
[1]原载2004年4月12日陕西省农电管理局党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活动简报》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