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电力发展 榆林供电局围绕生产抓科技[1]

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电力发展 榆林供电局围绕生产抓科技 [1]

榆林供电局坚持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积极开展科技项目研究、情报信息交流活动,联系实际解决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987年科技人员研制的“双瓷横担杆上加装梯形鸟巢器”,获西北电业管理局安全技术创新项目三等奖。1991年科技项目“农网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改造技术”“农网线路优化无功补偿技术措施”两项成果,获全国水利电力情报系统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同年,榆林供电局投资近10万元,对两项成果进行推广应用,不仅推动了该局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改造和10千伏馈路优化无功补偿技术措施的具体实施,而且提高了电压质量,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两项成果还在1990年西北电力技术情报供用电分网第二次会议上,进行了学术交流,并收入“成果汇编”专辑。

1992年针对生产运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榆林供电局成立“多雷区无架空避雷线高压输电线路的综合防雷技术”项目科技攻关组。通过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反复性的防雷试验,不断完善措施,终于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验证其实际功效,1993年至1995年在35千伏7条线路上进行了实验,取得了良好成效,获西北电业管理局1995年安全技术创新项目三等奖。

1994年科技人员研制成功“DW-8-35-LRG-I型套管式计量电流互感器”。该成果解决了原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精度低无计量功能问题(3—5级),有效替代了户外专用计量CT。同时,具有造价低(仅为专用CT的1/10,20—120%为0.2级)、免维护、不占用场地等特点。该成果取得1994年西北电业管理局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获1995年榆林地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博览会暨陕西省第四届技术成果洽谈会金奖、西北电力技术情报网科技情报技术一等奖。

今年以来,在榆林供电局经营亏损1000多万元的情况下,依然下拨专项科研经费4万元,用于研制“电力故障智能监测报警仪”和“35千伏送电线路轻型杆塔”(不带拉线式)两个项目。目前,电力故障智能监测报警仪已通过了各项技术指标检定,具备了现场运行条件,1995年底将投入生产运行。

在搞好科研工作的同时。该局还与行业部门互通情报信息,积极引进新技术。1992年引进武汉高压实验所研制的“导体消雷器”,装设于35千伏输电线路,经过3年实践,运行效果良好。

为切实提高科技人员理论学术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该局还有效发挥局电机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参加了榆林地区第三届、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22篇论文获奖,其中特等奖2篇,一等奖7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5篇。2篇论文分获陕西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西北电力技术情报网优秀论文。几年来,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1995年,该局被评为西北电力科技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注释】

[1]原载1995年11月1日《榆林电力报》第4期(总新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