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村乡电管站势在必行[1]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农村电管站已不为新鲜了。但在榆林地区这样一个较为偏远、落后,经济能力十分薄弱、思想观念陈旧的地方,这种可取且极为有利的管电组织,至今却仍处在有待于进一步宣传、推广的阶段。建立农村电管站的积极因素并未被广大群众所认识,包括我们电力系统一些有决策权的领导者。
在这个问题上,榆林市电力局的领导独树一帜,走在了其他电力局的前边。他们的大胆探索和积极尝试,得到了榆林供电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7月中旬,榆林供电局党委部门的同志和局用电科、监察室的负责同志在榆林市电力局局长刘万聪同志的带领下,深入到鱼河乡下属的3个点,走村串户,对成立乡电管站以后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了解,得到的结论是肯定的,也是令人振奋的。
其一,凡是经乡电管站集中整改的地方,偷窃电现象明显减少,馈路线损率明显下降。
其二,电价大幅度下降,农民负担减轻。据初步统计,建立农村电管站以前,农村电价一般在0.8元度—1.2元/度。农村电管站成立后,电价降至0.3元/度,不少摘掉灯泡换了油灯的用户,又重新用上了电。
其三,电费回收及时,回收率达到100%。
其四,由过去防止窃电而采取的定时供电,变为全天24小时供电,方便了用户,增加了企业售电量。
其五,政府放心,群众满意。极大化解了一些社会纠纷,促进了社会稳定。受益群众高兴地说:“这样的好做法你们为什么不早点实行呢!”
是啊!为什么不早点实行呢?抛开向群众的广泛宣传不够这一点不谈,就我们自身而言,认识上的差距、行动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我们电力部门的领导人员当中,对这一带有根本意义上的管理变革,缺乏明确的认识,行动上有畏难情绪,下不了决心。说到底是事业心强不强的问题。榆林供电局所属的9个县(市)电力局的农村供电现状大同小异,有许多共同之处,为什么榆林市电力局能下决心解决的问题,其他地方就不行了呢?
目前,榆林市电力局鱼河供电站所所辖的118个自然村的用户,全部写出了申请,强烈要求进行计量整改并纳入乡电管站管理。为此,榆林市电力局不得不排出名次去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深信,改变我区农村供电现状势在必行,榆林市电力局的先见之举,必将在我区电力系统各单位广泛推广。我们呼吁各级领导应尽快行动起来,电力部门的同志应尽快行动起来,顺应潮流,因势利导,使我区农村用电管理工作实现根本性转变。
【注释】
[1]原载1992年8月18日《榆林供电报》总第16期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