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亮一盏灯 照亮一大片[1] 陕西省农电管理局率先实施“电力扶贫共富工程”
本报讯 陕西省农电管理局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电力扶贫共富工程”,使陕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迅速发展,解决了119个乡、4838个村、300万农业人口的用电问题,大批养殖专业户、农产品加工户应运而生,全省先后有10多个县摘掉了贫困帽子。1997年,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85元。
1991年以前,陕西农村许多地方用电秩序混乱,乡间流传着“机灵人用电老实人掏钱、七姑八姨不要钱、线路整改没有钱、胡拉乱搭再拿钱”的顺口溜,全省有无电乡148个、无电村6210个,40万人用不上电,严重制约了陕西省的经济发展。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情况,陕西省于1992年成立了第一个省属农电管理局,推出“电力扶贫共富工程”,对所属各县电力企业实行内部经营承包责任制,提出农村分类综合电价和农民生活用电最高限价,并计划在20世纪内实现全省乡乡通电,村户通电率达到97%以上,超过全国农村用电平均水平的目标。
几年来,电力扶贫工程的实施使陕西省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累计减轻农民不合理用电负担6500多万元。
实施电力扶贫共富工程,带动了延安地区农村经济。山区以木材、薯类、果类等农林资源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也随着电力向山区延伸。全市工农业生产总值和农民纯收入有了显著增长,乡镇企业生产总值达22.37亿元。
榆林市孟家湾乡于1996年年底通电后,大抓加工业的发展,一年多时间,办起了米面加工厂等几十家企业。有200多户农民盖起了楼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榆林市市长高兴地说:“这真是拔亮一拔灯,照亮一大片!”
【注释】
[1]此文根据1998年12月22日新华社与陕西省农电管理局在北京主办的“决不把黑暗带入21世纪”新闻发布会《决不把黑暗带入21世纪——陕西地方电力系统实施扶贫共富工程回眸》(见《鑫淼文集》纪实卷)通稿,由记者陈泓采编后发表于1999年1月26日《中国乡镇企业报》第2892期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