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加术汤
【方歌】
烦痛湿气里寒攻,发汗为宜忌火攻,
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方源】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组成】 麻黄(去节)、杏仁(去皮、尖)各9克,桂枝6克(去皮),炙甘草3克,白术12克。
【用法】 上五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50毫升,去滓,温服150毫升,覆被取微汗。
【功用】 发汗解表,散寒除湿。
【主治】 外感寒湿,恶寒发热,身体烦疼,无汗不渴,苔白腻,脉浮紧者。
【方义方解】 方中用麻黄汤祛风以发表,以白术除湿而固里,且麻黄汤内有白术,则虽发汗而不至多汗,而术得麻黄并可以行表里之湿,即两味足以治病。况又有桂枝和营达卫,助麻黄以发表;杏仁疏肺降气,导白术以宣中;更加甘草协和表里,使行者行,守者守,并行不悖。
【运用】
1.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以肌肉关节疼痛,无汗,舌淡,苔薄白,脉紧或浮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肌肤疼痛者,加羌活、葛根,以通经止痛;若水肿明显者,加薏苡仁、茯苓,以泻湿消肿;若咳嗽者,加紫苏子、葶苈子,以降逆止咳等。
3.现代运用 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
4.注意事项 湿热证,痰热证,阴虚证,慎用本方。
【方论精粹】
1.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麻黄得术,自不至于过汗;术得麻黄,并可行表里之湿,此治寒湿在表之正法也。”
2.尤怡《伤寒贯珠集》:“身烦疼者,湿兼寒而在表也。用麻黄汤以散寒,用白术以除湿。俞氏曰:‘麻黄得术,则虽发汗不至多汗;而术得麻黄,并可行表里之湿。’”
3.陈元犀《伤寒论集注》:“身烦疼者,寒湿之邪着于肤表也。肤表实故无汗,无汗则邪无从出矣。方用麻黄汤发肤表之汗,以散表寒。又恐大汗伤阴,寒去而湿反不去,加白术补土生液而助湿气,此发汗中缓汗之法也。又白术补脾驱湿之功甚大,且能助脾之转输而利水,观仲祖用术各方可知,今人炒燥、炒黑、上蒸、水漂等制,皆失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