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粉蜜汤

甘草粉蜜汤

【方歌】

蛔虫心痛吐涎多,毒药频攻痛不差,

一粉二甘四两蜜,煮分先后取融合。

【方源】 《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组成】 甘草6克,铅粉3克,蜜12克。

【用法】 上三味,以水600毫升,先煮甘草取400毫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200毫升。愈即止。

【功用】 和中,缓急,止痛。

【主治】 主治蛔虫腹痛,吐涎,发作有时,服驱虫药后腹痛不止者。

【方义方解】 《灵枢·口问篇》曰:“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心痛即上腹部疼痛,虫乱于肠则腹痛,上扰于胆则上腹剧痛,虫入于胃则吐蛔。蛔动时疼痛则发作,蛔静时疼痛则停止,所以发作有时。这是蛔虫病心腹痛的特点。蛔虫病已经用过一般的杀虫药但没有取得疗效,所以用铅粉峻药杀虫。另一观点认为,蛔虫病发作之时,如果已经用了杀虫药而不见效的,则应当安蛔和胃,所以用甘草粉蜜汤治疗,其粉为米粉。

【运用】

1.辨证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蛔虫腹痛。临床应用以服驱虫药后腹痛不止为其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如见蛔虫腹痛,可加使君子、苦楝根皮;蛔厥腹痛,加乌梅、黄连;呕吐较剧,加姜半夏、姜竹茹。

3.现代运用 常用于治疗蛔虫性腹痛。

4.注意事项 如用铅粉,此药有毒。内服剂量不宜过大。

备注:关于本方中的“粉”,过去有两种解释:一说是铅粉,为杀虫峻药;一说是米粉,为和中养胃之品。如治蛔虫病,可用铅粉;蛔痛屡服杀虫剂而痛未解,则用米粉。

【方论精粹】

1.张秉成《成方便读》:“吐涎心痛,皆由虫食上膈,故俱作止有时,所谓蛔饱而静则不痛,蛔饥求食,扰乱胃中则痛而吐涎。毒药不止者,用毒药攻杀之品,而虫不去也。大抵虫之所食,亦有喜恶,故用正治之法而不去者,必用其所喜之味以诱之。甘草、白蜜之甘,而搅以白粉善杀虫者,诱之使食,待甘味既尽,毒性便发,虫患乃除,此医药之变诈也。”

2.陆渊雷《金匮要略今释》:“若用粉锡,则不当单称粉。且经文云‘毒药不止’,示本方为平剂也。用粉锡杀虫,则仍是毒药矣!若用甘草粉,依桃花汤用赤石脂之例,当云甘草3两,2两锉,1两筛末。今直云甘草2两,粉1两,明非甘草粉也。若谓粉即粉草,将谓水即水银、豆即豆蔻乎?强辞甚矣!惟本方改用粉锡,亦可下蛔,改用草粉,亦可缓急迫,故尾台、雉间各以其试效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