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汤
2025年08月10日
泽泻汤
【方歌】
清阳之位饮邪乘,眩冒频频苦不胜,
泽五为君术二两,补脾制水有奇能。
【方源】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组成】 泽泻15克,白术6克。
【用法】 上药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温再服。
【功用】 健脾利水除饮。
【主治】 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冒,头目昏眩。
【方义方解】 方中泽泻利水饮而渗湿,泻痰饮而止眩,洁胃府而止呕,通浊气而和脾;白术健脾而运化水湿以升清,燥湿化饮而降浊,疏理脾胃,升清降浊。
【运用】
1.辨证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支饮眩冒之证。临床应用以眩晕、动则欲呕、苔白滑、脉弦滑为其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头晕者,加半夏、茯苓以降逆止晕;若舌苔厚腻者,加天南星、苍术以燥湿醒脾;若头痛者,加川芎、细辛以行气止痛;若脘腹胀满者,加厚朴、枳壳以下气理气等。
3.现代运用 常用于治疗梅尼埃病、化脓性中耳炎、眩晕症、水肿等病症。
【方论精粹】
吴谦等《医宗金鉴》:“尤怡曰:‘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冒眩’。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眩黑也。泽泻泄水气,白术补土气,以胜水也。”
泽泻
药材档案
别名:水泽、泽芝、水泻、芒芋、一枝花、如意花。
药材特征:本品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厘米,直径2~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