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椒苈黄丸
【方歌】
肠中有水口舌干,腹里为肠按部观,
椒己苈黄皆一两,蜜丸饮服日三餐。
【方源】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渴者,加芒硝半两。”
【组成】 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14克。
【用法】 上四味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服1丸,1日3服,渐稍增。口中有津液。
【功用】 攻逐水饮。
【主治】 水饮停积,走于肠道,辘辘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脉沉弦。
【方义方解】 本方病证以水饮内停,郁而化热,积聚肠间为主要病机。水走肠间,一则阻滞气机,使腑气不通;二则使水不化津,津不上传;三则病及肺,使肺不能通调水道,往下输送到膀胱,故病人腹满便秘。方中防己清湿热而利大小便;椒目利水而化饮,消除胀满;葶苈子通调水道,利水消肿,破坚逐饮;大黄泻热通便。以蜜为丸,益中气,缓和药性,导饮而不伤正,并调和诸药。
【运用】
1.辨证要点 临床以腹满、腹痛、渴欲饮水、舌质红、苔黄或厚或燥、脉沉细或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口渴因于水气阻结而津不上承者,加芒硝以软坚散结消水;若肠鸣明显者,加茯苓、桂枝以通阳利湿;若腹胀者,加厚朴、枳实以行气导滞等。
3.现代运用 现用于肝硬化腹水、肺源性心脏病、水肿及肾炎水肿属于实证者。
4.注意事项 阳虚水肿证,脾胃虚寒证,慎用本方。
【方论精粹】
1.周扬俊《金匮玉函经二注》:“肺与大肠合为表里。肺本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今不输膀胱,仅从其合,积于肠间。水积则金气不宣,膹郁成热为腹满,津液遂不上行,以成口燥舌干。用防己、椒目、葶苈,皆能利水行积聚结气,而葶苈尤能利小肠。然肠胃受水谷之气,若邪实腹满者,非轻剂所能治,必加大黄以泻之。”
2.徐彬《金匮要略论注》:“中脘以下曰腹,腹满自不得责上焦。口舌在上,上焦无病,何以干燥?则知腹满为大肠病,口舌干燥乃水气伤阴,大肠主津液,阴伤而津液不得上达,口舌乃干燥矣,故曰此肠间有水气。药用防己,不言木、汉防己也。肠间为下焦,下焦血主之,汉防己泻血中湿热,而利大肠之气。椒目椒之核也,椒性善下,而核尤能利水。葶苈泄气闭而逐水,大黄泄血闭而下热,故主之。若口中有津液,是大肠之阴不为饮伤,故阴津不亡,而胃家之津反为壅热所耗,故渴乃热在胃,为实邪,故加芒硝急下之以救胃耳。先服一小丸起,尤巧,所谓峻药缓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