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方歌】

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

伤湿身重与腰冷,亦名甘姜苓术汤。

【方源】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释名】肾着病,以腰重冷痛为主要见证,缘于寒湿外袭,痹着于腰部所致,腰为肾之府,故以“肾着”名之。

【组成】 甘草、白术各6克,干姜、茯苓各12克。

【用法】 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3次温服。服后腰中即温。

【功用】 温脾胜湿。

【主治】肾着病。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着,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方义方解】 肾着病,以腰重冷痛为主要见症,缘于寒湿外袭,痹着于腰部所致,腰为肾之府,故以“肾着”名之。此证多起于劳动汗出之后,衣里冷湿,或居处潮湿,久而久之,寒湿之气侵于腰间,以致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腰重而冷。邪着于肌里,而未伤及脏腑,故其人饮食如故,小便自利。邪虽外受,但无表证,非汗法所宜。肾受冷湿,着而不去,则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故治宜温化寒湿之法。

方中以干姜为君,取其辛热之性,温中祛寒;以茯苓为臣,淡渗利湿。两者配伍,一热一利,热以胜寒,利以渗湿,寒去湿消,则病本得除;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助除湿之力;使以甘草调诸药而和脾胃。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寒湿腰痛的常用方。以腰重冷痛、苔白不渴、脉沉迟或沉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沉重较甚者,加薏苡仁、苍术以增祛湿健脾的功效;冷痛较甚者,加附子以助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证属寒湿者。

4.注意事项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物。

【方论精粹】

吴谦等《医宗金鉴》:“肾着者,谓肾为寒湿所伤,着而不行之为病也。肾受寒湿,故体重腰冷,如坐水中。虽形如水肿之状,反不渴而小便自利,非水也,乃湿也。饮食如故,以病属下焦肾,而不属中焦脾故也……以甘姜苓术汤补土以制水,散寒以渗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