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虫丸

【方歌】
大黄虫芩芍桃,地黄杏草漆蛴螬,
虻虫水蛭和丸服,去瘀生新功独超。
【方源】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
【组成】 大黄(蒸)75克,甘草90克,黄芩、桃仁、杏仁、虻虫、蛴螬、水蛭各60克,芍药120克,生地黄300克,干漆、虫各30克。
【用法】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重3克,每服1丸,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 活血消癥,祛瘀生新。
【主治】 瘀血内停之干血痨。形体虚羸,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或潮热,或闭经,舌紫黯,或边有瘀斑,脉象迟涩。
【方义方解】 方中大黄凉血清热,起破积聚,推陈致新;虫咸寒入血,攻下积血,有破癖血、消肿块、通经脉之功,合大黄通达三焦以逐干血,共为君药。桃仁、干漆、水蛭、虻虫、蛴螬活血通络,消散积聚,攻逐瘀血;黄芩配大黄,清上泻下,共逐瘀热;桃仁配杏仁降肺气,开大肠,与活血攻下药相配有利于祛瘀血;而生地黄、甘草、芍药滋阴补肾,养血濡脉,和中缓急;黄芩、杏仁清宣肺气而解郁热;用酒送服,以行药势。诸药合用共奏祛瘀血、清瘀热、滋阴血、润燥结之效。该方特点是以通为补,祛瘀生新,缓中补虚。主要用于五劳虚极所致正虚而致血瘀之证。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干血痨的主方。以瘀血日久、体瘦食少、两目黯黑、脉涩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本方多用丸剂,临证可根据需要选用相关药物煎汤送服。
3.现代运用 本方适用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肥胖性脂肪肝、周围血管疾病、脑栓塞、慢性白血病等。
【方论精粹】
张璐《张氏医通》:“夫五劳七伤,多缘劳动不节,气血凝滞,郁积生热,致伤其阴。世俗所称干血劳是也。所以仲景乘其元气未漓,先用大黄、虫、水蛭、虻虫、蛴螬等蠕动啖血之物,佐以干漆、生地、桃仁、杏仁行去其血,略兼甘草、芍药以缓中补虚,黄芩开通热郁,酒服以行药势。”